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60部分 (第1/4页)

冷如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鞑奴兮,觅个封侯!“

前一首是东汉军歌,养士卒互助之心,后一首是戚家军的《凯歌》,将倭奴改成鞑奴,为了应景而做。

总兵府内众将都有些懵了,翟哲这次的动作确实有些大了,大到远出乎他们的意料。一支强军不仅要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还需具备精气神,知道为何而战。大明文官瞧不起武将,长久以来,军中士卒自己的心气都低了,每在出战时多以取军功夺财物为目的,难免有杀戮百姓的行径,翟哲正想慢慢培养起士卒的抱团自强之心。

人要是没了心气,永远只能趴伏在地上。大明文官压制武将多年,弄到最后武人自己也瞧不起自己。

公布完之后,宗茂把拟好的文书分发给各部主将统领。萧之言、左若、逢勤、李志安接过来,一边细阅,一边与身边几人窃窃私语。

翟哲端坐当中默不作声。他在军中推行的这些改革,其实并不算剧烈,几乎照顾了所有将领的利益。可能只有萧之言从中得到的利益最少,但他相信萧之言是懂他的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要未雨绸缪,不仅把这支兵马掌握在手中,还要让这支兵马有灵魂。如戚家军和岳家军之所以能名留千古,不仅仅是训练有素,更是因为军中有魂。一支傀儡兵马无法承担他需要的重任。

在草原,他麾下骑兵之所以善战不畏死,是因为那些人半数是蒙古人牧奴,半数是流落到塞外的难民,他于那些人有救命解救之恩,再用军纪训练磨炼,才让众将士归心。

在大明,他不可能重复曾经的经历,唯有采用每日熏陶之法。

“诸将回归后,按文书操练,不得擅自更改,不得拒不执行,我会择日查访,若被我发现有阴奉阳违者,休怪我不顾及曾经的情面。”翟哲声音冷冽,说话时的神情威势像一座大山压向众人。

“遵命!”四声合一。

看着帐下诸将人才济济,左若、逢勤和李志安均可独当一面,各部骑兵和天雄军残卒都是百战余生,翟哲从胸口生出一股无可畏惧豪气。

但一万六千步骑还是少了点。

【本来更了好久了,只是一直都没人更,所以冒昧来当回。】

火药枪的局限性

火药枪的局限性1、火药枪射程较近

(16世纪前后)欧洲人认为50码(0。914*50=45。7米)是火绳枪射击的有效距离,而公认**的英格兰红衣兵一般会前进至30码忍受对方两次以上齐射后才开枪。甚至到了1759年燧发枪时代,美洲的亚伯拉罕平原会战,红衣兵等待法军进入20码后才开始齐射,这时英格兰红衣兵已经在法军的数次齐射中伤亡四分之一。

2、射速较低,三段式战术不可能

正常的训练环境下,火绳枪的射击速度在1发1分钟左右。三排轮射战术简直是开玩笑,当敌人进入50码,第一排击发后回撤,第二排瞄准击发我们可以估算大致时间在5秒左右,第三排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预装单情况下的三排军士兵射击完成只需要10秒,那么回到队伍最后的第一排士兵怎么能够在不到十秒的情况下(必须扣除他们步行回撤的时间)再次装弹。(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

不过所谓的轮射还是可能的,但必须用另外的办法解决。在欧洲战史上荷兰人改进的莫里斯方阵就会使用这种战术,他们把火枪兵放置在长枪方阵左右两侧,每部有”十排“轮流射击。也就是说现实战例中火绳枪兵数量要多至十排才有可能实现轮流射击火力而不中断。

明史上提到过云南沐家也曾经用一种火枪排列轮射技术,那时候明朝用的火枪和欧洲同时期的明火枪比较接近(明朝似乎在万历之前没有用过火绳枪类似的火器)明火枪没有真正的枪托,点燃火门上的导火索击发火药,所以射击的时候火枪放在腰部并不瞄准。据说沐英当时用的也是五段击。

三段在火绳枪时代太过匪夷所思,也许只是类似方阵的半回旋战术,当第三排射击完毕后所有火枪兵退到

《夜明秋风》 第16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