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世纪史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宫里好久没有这样热闹过了,宫道上砖石砌的御沟水道边植的桃李梨杏的枝桠上挂满各色花灯,双鱼、宝塔、宫式,高挑在夜空中,伴着纷飘的白雪,华灯宝炬,雪色花光,霏雾融融,一如白昼。殿内纱灯串串.映着所有人的脸上都红润美丽,棠茵茵坐在太子妃下首,微微抬首去看坐在正中的皇上。
皇上的气色大不如前.纵使锦衣华服,玉带束冠.也挡不住他那忽而将至的衰老。
皇后给他细心的布菜,神色之间就像是最最普通的夫妻,仿佛此时天下皇朝,山水奇观,都再不能入她的眼。皇上伸出手来握住皇后执着玉箸的手,低声说了句什么,皇后笑了笑,挣脱开,转身的一刹那,茵茵分明看到她飞快的擦去了眼角的泪。这一生,皇后到底为了眼前的这个男人,偷偷的擦去了多少泪?
皇上放下手中的酒杯看着坐在左侧的太子.轻声说道:“弦儿,善待天下百姓。”
景玹自然知道皇上不会莫名的说出这些话来,一时间居然红了眼眶.幸好殿内歌舞升平,并没有人注意到他。
卷二·云谁之思一.烛自莫凭栏(,)正安元年.岁在春季.是以烟花三月.锦绣繁花之势乍现。入了春,京城里难得有这样的好天气.从皇宫最高处的揽雀台望去.连绵的红砖瓦墙终于没有了往昔的气势,琉璃瓦像铜镜似的反射着骄阳O景弦立于台上.眺目而望,视线的尽头,天与地惭惭淡细成一条灰色的线.或许那是连他这个帝王都未曾去过的地方。而最远的,却并非那天之界地之疆。最远的,是她的心……“陛下…….”.吴有才在后面小声道。他转过身.问道:“几时了?”
“丑时二刻。”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自景国开朝起,早朝就铁板钉钉地定在寅时。“天儿慢慢热起来了……”他莫名其妙的说了这一句.顿了片刻.才又道:“叫尚衣坊的人去桃夭宫.给她裁几件新衣裳。”
吴有才低眉敛目.丝毫未有惊奇:“奴才遵旨。”
景玹负手而立,面朝着东面,吴有才站在他的身后,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再催促一遍。正为难着,却见皇上转过身来。
“给宫内三品以上的妃子都制新衣。这样也省了她被众人嫉妒了去。”
说罢.撩起袍子,走下了揽雀台,身后一干内侍和宫女亦步亦趋的跟着.吴有才的眼前猛的没了遮挡.初升的日头照的他睁不开眼,他赶忙伸出一只手来捂住眼睛.只心里想着,帝王帝王……帝王也未必事事顺心如意。回过头,眼见下面那抹明黄色越行越远.他小声的骂了自己一句.赶忙跟了上去。每日一到丑时,东华门外的小街便如滚水沸腾一样热闹起来。皇宫的附近虽有些宅邸,不过满朝官员能得恩准住在那里的.少之又少。再者,就算能得此殊荣,一般人也不愿住在皇城内.毕竟起居行动不如外城自在。所以要赶早朝,丑时之前就得离家,先由正阳门入皇城。未逢每月的初一或十五,正光门是不会开的.必得转由东华门进。赶朝会总是宜早不宜迟,到东华门外下车时住住丑时刚丹过,再走至殿前不过一刻钟罢了。久而久之,这一刻钟的上朝宫道就成了众人聊天话家常的时机。上至景国国事,下至官员家事,无一不被拿来讨论O这几日,最火的话题未过于皇后回府。自景国开朝以来,还未有哪个皇后有过如此恩典,是以众人皆道棠相好福气。棠林被三五官员簇拥着,也只微微含笑而道:“诸位过奖。”
棠大人为官十余载,品行向来如此,众人也是见怪不怪.说说笑笑.便又开了旁的话题。
这繁华京都,富贵逼人,妖娆无双.最不缺的.愁怕就是家长里短。今日你是他口中的人物.明日他又成你话里的主角。
何为真?何谓真?都不过是人之劣根.冥顽不化,娱人娱己罢了。三月十五日.帝下诏.准后回府探亲三日,随行嫔从棠妃。
月圆之夜.她站在自己的闺房外,心绪繁杂。白日里的仪仗着实累坏了她.好在父亲和兄长极为熟悉她的性子.晚宴将息.便遣了她回房。
曾经以为进了宫只一年,便可全身而退.难耐世事无常,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今夕何夕,恍若如梦。月光清辉洒落满院.她怔怔的看着.忽而一笑,想必这京城之中.真正干干净净的,就只剩下这一轮皎月了吧。
“二姐……”身后有人为她披上衣服,“夜间风大,莫要冻坏了身子。”
她回过头.看见来人.不禁大喜:“芳菲!”
芳菲笑了笑:“没想到是我吧?”
她牵起芳菲的手
《门为主房为宾下一句》 第1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