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1部分 (第1/4页)

上网找工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句话被陈斐琴奉为格言而伴随后半生。几十年间。他撰写了大量的、极有史学价值的军旅文章。离休后,他又不顾年事已高,背着干粮走访当年的鲁西南战场、中原战场,拄着一柄竹棍重上大别山……

当笔者采访陈斐琴的时候,他已患脑血栓行走不便,语言发生了障碍。他不再会见一般客人,但一听说我们是写刘邓大军的,立即让人搀扶着坐起,艰难地说:“跟随……刘邓多年了……每一仗……我都经历过……本来可以……详细……给你们饼,现在……”

他生气、着急地张大了嘴,脸上的表情很痛苦。

我们热泪盈眶,握住他温热却失去控制的手说:“陈老,等您病好,我们再来。”

他不让我们走,就这样艰难地选择可以发声的词句,谈了两个多小时。

陈斐琴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当年的回顾。回顾仅是历史的本身,而他给予我们的是超越历史的一种浩瀚,一种经天纬地的博大和忠贞。这更增添了我们对那段历史的深层思考。

当年,在刘邓大军里有一个阵容强大的“前线记者团”;晋冀鲁豫文联主席陈荒煤又给前线送来一批优秀作家,如李南力、胡征、柯岗、曾克、葛洛等;还有一些优秀的美术家,如艾炎、关夫生、邹雅、范云等。

正是有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这些重视文化建设、重视知识分子的领导,有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做火种,刘邓大军这块军旅之壤上才会繁花似锦,全军上下一致,保持着精神上的沟通和共振、情绪上的活跃和高涨。

李卓然老人说:“打六营集我和张副政委到前线去,看到战斗命令下达了,战士们有的揣起报纸,有的把报纸放在地下一跃而起,似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报纸上的英雄人物……”

鲁西南 金乡——六营集 1947年7月14日

战场上的形势时尔族旗蔽日,轮毂交错,时尔静若深潭,稳若泰山;有时山势崩颓,如江河倒悬,有时风平浪静,如细流涓涓。

定陶一丢,王敬久急命各师迅速构筑攻防工事,并连连电催各师派出一个团搜索侦察。

两天过去了,却没有发现敌情,鲁西南似乎一下子平静了。王敬久越发坐立不安。

他到第199旅训话:

“此番会战非同小可,委员长亲自筹划指挥,各路雄师云集鲁西南,只等一声炮响,就从四面八方兜抄过来,把过河的共军全部干掉!共产党是很好对付的,我们可采用的办法很多,说简单些,也就十个字。第一个字是稳。稳;就是不要慌嘛。第二个字是狠,更毋须解释了。第三个字是准……第四个字是硬……这第十个字嘛……”

王敬久把第十个字忘了。直到晚饭后,他才想起这第十个字是“活”。王敬久有几分迷信,恰在这个关头把个“活”字给忘了,这使他神色沮丧,行止更加失措。

参谋人员私下议论:“王司令官吊儿郎当,讲话时竞把活命的‘活’字忘了,预兆不妙。”

就在第二天拂晓,刘邓大军第1纵队进抵狼山附近地区,切断了王敬久的第70师与第32师的联系。第2纵队中午歼灭了谢集敌第66师的一个团,向东协同第3纵队包围了羊山集之敌第66师。这样,第32师与第66师的联系也被切断。

迅雷闪电般的行动无异晴天霹雳,王敬久的一字长蛇阵一断三截,顿时势乱神散。

王敬久慌乱之下先令第70师向南,第66师向北,向第32师靠拢,以求形成“核核儿”,避免被分歼。接着又改令第32师到六营集接应第70师南下,解救羊山之危,而后一同突围。

王敬久的部署混乱。第32师师长唐永良不再相信他。唐要通了陈颐鼎的电话:“你我所据六营集、独山集均为荒野小镇,又无工事屏障,即便突围靠向羊山集,也是出了小圈进大圈,仍在被围之中。依我之见,趁共匪仓促之时,你我两厢靠拢,冲出包围,撤至嘉祥。你意如何?”

陈颐鼎说:“嘉祥城高池深,工事坚固,似是可攻可守之地,而且有我一个团在那里接应。只是……”沉稳、老辣的陈颐鼎想到,突围并非易事,弄不好即全军覆没,于是他有意停顿了一下,说:“……只是望兄能向六营集靠拢,你我从六营集突围较便利。”

形势险恶,不容分秒贻误。唐永良不再计较,速率兵向北突围,向第70师驻地六营集靠拢过来。

唐永良的第32师一出独山集,守在大路左右的第1纵队立即抓住战机,迅猛追击和侧击,歼灭其一个整旅,剩下的一个

《大势如何》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