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73部分 (第1/4页)

津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实母�祝��蘧形奘�纳揭埃�殖删土嘶钇梦揞康南胂裼肟穹耪叛锏亩懒⒏鲂裕�偌由衔�〉胤降木窒匏�湔拧⑴蛘偷淖愿河氩恢�旄叩睾瘢�饷醇秆��饕淮蘸希�松�氩话哽挡翟樱�哺�静豢赡芰恕S绕涫抢洗笏臻����肪乘�昭�男愿裢蒲莸搅思�隆R蛭�姓饷匆桓龈绺绲囊跤暗淖柚停�照薹吹苟嗌儆行┠谙颍�醭亮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宋遗事 第三十八回(5)

知子莫如父。明允对这两个儿子的区别与未来,似乎早已洞若观火。之所以将他们一个名轼,一个名辙,就包含了他的良苦用心。他专门写过一篇《名二子说》的短文,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有祝福,也有警戒、忧惧,也算是面面俱到了。可祸福到底是未来的事,总不能因噎废食,从此不要功名利禄?那不是白忙了吗?眼看着子瞻、子由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叫他们下山折桂了,明允先带他们去见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张方平字安道,由制科出身,庆历前后知谏院,那叫一个凶,始终与王拱辰、钱明逸他们沆瀣一气,攻范仲淹、欧阳修,乃至攻石介、王益柔、苏舜钦等等,几乎没一次没他的份。攻人才能自效自显哪,所以官运一直亨通,到益州之前,已经知过开封府,做过三司使了。只是人始终不大正,朝里做官也难得安稳,这才一再罢了出去。此前,明允早向他献过文章了,他心里已经有底。眼见着几个能人自动跑来投靠,高兴还来不及呢,还有不接纳的?子瞻不是会画两笔吗,又当场为张方平画了一张传神。以中国的人物画而要写生人像,结果如何,不必较真。名为传神,传神而已,能传神就算大功告成了。张方平更高兴了,当时就写了信,将他们父子三人都推荐给欧阳修了。

当年既那么凶,落井下石等无所不为,过节又不能想抹就抹了,张方平要将苏氏父子三人荐给欧阳修,岂能一点儿顾虑都没有?可转而一想,除了欧阳修,谁也没有那么大力量能将他们父子三人推向台面,也就顾不了许多,到底硬着头皮写信了。官场人物,你还想他们怎样?说来也就是欧阳修,真正爱才若渴,一见苏氏父子的文章,地道古文风范,早忘了与张方平的过节,当时就不遗余力,将他父子三人向所有的人揄扬推荐了。

苏氏父子,也为考试做了精心准备。

苏轼问父亲:“我与子由都在一个考场,同做一个题目,怎么着才能都中呢?”

明允想都没想,就说:“容易。一正一反,一和一骂,你们两个就能都中了。”

弟兄俩照着一做,果然都中了。

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文中有这么一句,说是“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尧是尧帝,皋陶是他的司法大臣。皋陶三次要杀人犯,尧帝却三次赦免犯人。苏轼说得煞有介事,斩钉截铁,几个考官却都发了蒙:不知道这话是从哪儿来的。

及至苏轼中过进士前来谢师,欧阳修到底问道:“你文中说‘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话是从哪儿来的?”

苏轼说:“大人,事在《三国志?孔融传》的脚注里。”

欧阳修将信将疑,可手头没书,也不好认真,只好含糊过去了。回来一查《三国志?孔融传》,没有呵!见到苏轼,只好又问他:“子瞻,你说《孔融传》有三杀三宥的事,是哪个版本?我怎么没找着?”

苏轼仍然不动声色,说:“大人,您没看见?曹操灭过袁绍,将袁熙的妻子赐给了他儿子曹丕。孔融说:‘这事古代就有了。周武王伐纣,就曾将纣王的妃子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问他从哪儿看见的,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三杀三宥的事,也是我的想当然。”

修史的欧阳修,文风一向严谨,哪里能想到他竟是这样做文章的,自然大吃一惊。好歹进士已经到手,论据能否成立,已无所谓了。考进士的史论文章都敢这么想当然,写起别的东西,自然更会文思泉涌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宋遗事 第三十九回(1)

殚精竭虑唯重根本

泥牛入海万言成空

根据大宋朝的规定,要做提点刑狱官,除了资历,还得为官清正,不仅不能有一点贪赃污秽行为,还得持

《大宋遗事有声小说》 第7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