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1/4页)
津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来,英宗还在濮王府当王子时,曾嫌赐马不好,派人找群牧司调换一匹,被吕公弼拒绝了,说是:“十三王子是朝廷近亲,威望很高,应当避嫌,不能换。”谁能想到这么一件小事,会在这里派上用场?公弼自然只有磕头感谢了。
英宗兴犹未尽:“蔡襄办事很不得力,许多事都拖拉不办。您到三司,该怎么办?”
公弼早已知道皇上不满蔡襄,答道:“蔡襄办事一向很认真的,没有什么过失,恐怕有人在圣上面前乱说吧?”
好,不落井下石,厚道。英宗越发赏识吕公弼了,说:“您办事朕放心,好好儿去办吧!”
这人,一福至心灵,便能着手成春,实在没法儿说。这么用人,自然也同样只有专制朝廷,才能如此!
英宗既已做出清理门户的榜样,首席大臣当然要紧紧跟进。史志聪不还在那儿散布不满吗?这淆乱两宫的罪名,就足够沉重的了。又查出他假传圣旨,私调奉宸库珍宝赏赐皇后。这样的人,不清除出去,不说朝纲难靖,迟早还会惹出大祸!
韩琦在英宗那儿得到许诺,便拿出一张空头告牒,吩咐堂吏:“去,拿给欧阳参政与曾丞相,请他们签署一下。”
堂吏一看是个空牒,正要问问缘由,话到嘴边,又忍住了:韩丞相从来说一不二。既是空头,总有想法,照章办事得了,干吗问他,自讨没趣?
他拿着空牒,找到欧阳修,禀道:“韩相公请您与曾丞相签署一下。”
欧阳修提起笔,就签好交给堂吏了。
还没坐下呢,就见曾公亮赶过来了:“欧阳大人,您看清这张牒子了吗?是空的!什么事都没说,您就签了?”
欧阳修一笑:“看了,能不看吗?韩大人肯定有用处,您签上没错。”
曾公亮犹豫了一下,还是签了。
韩琦拿到两个人签署的空牒,就填了去处,吩咐属吏:“立刻去宫里传宣政使、入内都知史志聪。”
史志聪一到,韩琦就数落道:“史志聪,您淆乱两宫,假传圣旨,罪该万死!念您服侍太后一场,且从轻发落,着为保信军节度副使,蕲州安置,即刻动身。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史志聪似乎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也不答辩,只请求道:“是否容我安排一天,等两天再走?”
韩琦道:“史大人,圣上旨意,即刻动身,谁敢让您延缓?就请动身吧?来人啦,安排史大人立即动身去蕲州。”
所谓安置,实际就是管制,官衔不过空名而已。史志聪拖延的目的,原是想和太后通气,让她援手,或者能够有所缓解,或倒转。既然韩琦防着在先,他也就不再说了。一叉手,扬长而去了。
宫里宫外都净了手,英宗终于放心了。
。 想看书来
大宋遗事 第五十四回(1)
封皇封后血浓于水
言礼言情轻重在心
太后还政不久,韩琦就给英宗上了一个劄子,请求尊礼英宗的生父濮安懿王允让及他的三位夫人王氏、韩氏、任氏。那理由自然特堂皇,处处把着礼义亲情不放。原来这礼、义、亲、情等虽有区别,并不矛盾。凡事既要讲义,又要讲恩,才算敬礼合情,不忘根本。圣上受命先朝,承继大统,特别尊崇先帝,而对于生身父母的恩德,始终只作私亲,虽然钦重,却不愿多加尊隆,这是以义为重,将情服义。这是皇上圣明知礼。在皇上固然应当这么做,但如何尊礼生身父母,并不只是皇上个人的家事,它也关系到彰昭孝道、淳厚民风的治政大事。我们身为辅弼大臣,对此不能不闻不问。所以,请求皇上恩准有司商讨,准古酌今,拟制适当典礼,尊隆濮安懿王及王、韩、任三位夫人,以便隆恩广爱,合义称情,宣扬孝义,敦厚民风。话既说得透彻,也说得圆滑,留有余地:各色人等有不同看法,尽可以讨论斟酌。
允让是在嘉祐四年薨逝的,由仁宗追封为濮王,谥号安懿。那时,英宗还在做他的团练。仁宗要升他为防御使、知宗正寺,他不还因为替允让父亲守孝,而一口回绝了吗?从来父母子女,都是荣辱相连的。子女会因父母显要,而得到荫封;子女显贵,父母也一样会因为他们而得到封赏。臣下做了显宦,他们的父母无论生死,都会被赐官晋爵,那么,这做了皇上的人,对自己的亲生父母,自然更应当有所表示!尤其是,英宗进入皇宫之前正为允让守着孝,进了皇宫角色陡然转变,尽管感戴仁宗、太后的恩德,抚今思昔,也更忘不了生身父母的养育之恩了!一有机会,他几乎总要想着如何报
《大宋遗事有声小说》 第9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