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 (第1/4页)
津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您觉着怎样?微臣说的不差吧,是不是始终主张变法图强?”
“是。为国为民,忧心如焚。古代的贤臣,也不过如此,我非常感动!”
“他这些变法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郡王想过吗?”乐道想考考郡王,看看他琢磨问题到底到了怎样一个程度。
“这个,我怕说不好!”郡王犹豫道:“他好像是要法先王之意,变古通今,大概也就是韩子所谓‘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意思?还有,是不是特重立法吏治?善法择吏,好像是关键?《万言书》除了前面一段说到变法,后面全是有关官吏的培养使用问题,怕就是因为‘徒法不能以自行’,得有好的官吏来保证变法的实施?我不知道说对没有?”
乐道听他思想这么明晰,而且大体也算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郡王真是长大了!这么想着,嘴里也就忍不住夸道:“说得很好!读新东西,能一下就抓住关键,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我真为郡王高兴!安石的看法还很稳健,他是要从根基扎扎实实地开始,所以《万言书》花那么大篇幅谈官吏的培养使用。他还特重视经济。一面强调发展生产,一面反对兼并,是他的两条腿。等我找到别的文章,您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了。”
“您能带我去见见王大人吗?”赵顼很急切地问道。
“唉,不行哪——”乐道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没等乐道说完,赵顼就迫不及待地问。
“他母亲去世了,早就回金陵守丧去了。”乐道解释说。
“唉,早去见他就好了!”赵顼非常懊恼。
“不必着急。守丧一满,他总是要回来的。”乐道安慰郡王。
“只好那样了!”郡王仍然止不住地失望。
从那一天起,郡王时不时地总要想到王安石;谈起话来,也总免不了拿他作话题。
他问韩维:“韩大人,您该知道王安石?”
韩维回答:“那能不知道!”
“他这人怎么样?”
“欧阳修之外,当今天下第二人!”韩维肯定地说。
郡王点点头:“你们很熟?”
“他是我三哥子华的同年,当年中的是第四名进士,子华第三。他本来报的是第一名。皇上看他卷子中有一句‘孺子其朋’,认为犯忌,不能大魁天下,硬是与第四名调了个儿,这才变成第四名了。我们兄弟与他一直是好朋友。”韩维颇为自豪地说。
“他除了文章好,别的方面怎样?”郡王以为他的“天下第二人”,大概是专指文章而言的。
“他胸怀大志,却又淡泊宁静;既有操守,又有魄力。一般,这两种品质是很难统一到一个人身上的。子华说:他是那种专为大事的人。因循守旧,用不着他;要是变动大局,革故鼎新,非靠他不可。朝野人士,大多也都看好他。可惜朝廷耽于因循,他一直不很得志,实在叫人痛心!”持国真挚地说。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宋遗事 第五十五回(5)
“怎么知道他心怀大志?”郡王问。
“平常言谈听出来的,诗文之间也见得着!且看他的《登飞来峰》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不是很有气势?还有一首诗也很典型。等等,叫什么来着?呵,想起来了,是首古诗,叫《忆昨诗示诸外弟》。其中有两句最直切,是:‘才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睎。’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以三代名臣稷契为追慕对象了!这还不最能说明问题吗?”这确实是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所以持国问得也特理直气壮。
赵顼并不怀疑,不过是想多知道一些有关王安石的事情而已,当然不会说什么。
大体就在这前后,两宫关系迅速恶化,郡王府的人如坐针毡,除了自保,其他什么都顾不上。郡王对于安石的进一步了解,也就中断了。
韩维最先提醒赵顼:“郡王,眼下皇上身体不好,与太后关系不太协调,弄不好要出大纰漏!这事,做臣子的谁都不方便劝说,只有郡王最适合居中调停。您要多去太后那儿问候,替您父皇多尽孝道。太后心里欢喜,不仅皇上平安,您将来也有保证!”
尽管韩维并没有完全挑明,可赵顼冰雪聪明,一点就通,当时就往慈寿宫去了。从此,他在慈寿宫,倒比在自己的王府,还要多了。有时,他甚至还要拉着母亲高皇后,一起到太后那儿去。
对于老人,无日无夜的
《大宋遗事有声小说》 第10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