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 (第1/4页)
世纪史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扬脑子里开始搜索起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名字,最后还是问道:“究竟是谁?”
贾逵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继续说道:“此子聪颖好学,在其父的训导下,更是读遍古、今典籍,精通儒学之道,大有其父之风,绝对是汉鼎钱庄继任者之最佳人选,只因过于年轻,所以经验上可能仍显不足,但只要加以时日,经历磨练之后,必成大器。”
周扬再也忍不住,追问道:“此人到底是谁?我现在能不能马上见到他?”
贾逵道:“荀令君早就把他招来钱庄做事一段期间了,并把汉鼎钱庄这种全新理念,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向他逐一介绍,可以算是荀令君半个徒弟哩!”
周扬迫不及待地道:“贾先生赶快引见。”
贾逵笑道:“何需引见,子雍!还不快过来见过周乡侯。”
只见钱柜边一名年仅十六七岁左右的少年,闻言马上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匆忙地小跑过来,拱手拜道:“属下拜见周乡侯。”
周扬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这毫不起眼的少年,看起来既没有荀彧那俊伟闪亮的容貌,也没有特别聪慧明亮的眼神,更没有贾逵那文武双全的气质。
然而他却得到了荀彧与贾逵的同时推荐,甚至可能是今后汉鼎钱庄的继任者。
经过贾逵的介绍后,才知道原来这名叫王肃的少年,便是在曹操身边任职谏议大夫王朗的儿子。
周扬第一次接触三国,是从演义开始。
那时看到“诸葛亮骂死王朗”那段,只觉得十分精彩,却又有点不可思议。
心想这世上怎么会有人被活活骂死的呢?于是便去翻阅史书查到资料,才知道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这回事。
真正的王朗其实是个高才博雅,性严整慷慨而多威仪,恭俭节约的人,后来与钟繇、华歆并为三公,死后更有曹丕“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之语。
周扬也曾对这王肃作过一番研究,知道在这战乱频频、残破凋零的时代,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等人凭着他们的非凡谋略,展现于这历史的舞台之上。
而在政治思想领域内,亦有荀彧、陈群等人纷纷表现他们的才华。
然而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他就是以研究传统经学为手段,以安邦治国为目的,最后终成一代经师的王肃、
“属下拜见周乡侯。”年轻人傻愣愣地又重复道。
周扬缓过神来,心想这王肃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有大才之人。
回心一想,自己与曹操、荀彧、郭嘉、司马懿、贾诩这些非同凡响的鬼才接触久了,自然很难对其他人看得上眼。
但是对于继任汉鼎钱庄,王肃确实最佳人选。
正如贾逵所言,只要加以时日磨练一番,必能成为这汉鼎钱庄的栋梁。
“子雍不必多礼。”周扬心血来潮,忽然很想考考这年轻人,“说说看你对这汉鼎钱庄,是否有什么意见?”
“不敢。”王肃谦虚地道。
“但说无妨。”贾逵在一旁鼓励道。
“请恕属下斗胆,依属下之见,汉鼎钱庄过于拘泥于旧,并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王肃才刚说完,只见周扬脸色有异,连忙改口道,“但属下毕竟才疏学浅,涉世不足,且当是胡言乱语罢了。”
“你要是才疏学浅的话,那么天下还有几个识字的。”贾逵笑道,“周乡侯莫要见怪。”
此时周扬心里想的却是这汉鼎钱庄,乃是一千多年以后才会出现的银行模式。
虽然自己本身对这种模式还是一知半解,可是在荀彧的改良之下,钱庄基本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成熟的整体。
否则单是每个月还债主莱特先生的一百两黄金,就够他受的了。
可是王肃这小子居然说,汉鼎钱庄拘泥于旧,不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
周扬一时仍难以接受,可是见贾逵对此子如此具有信心,便也想听听看这乳嗅未干的小子,究竟有什么自己的独道见解,于是问道:“当年荀令君、郭奉孝二位先生便是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才能够拥有今天的巨大功劳,所以你继续说,不用有所顾忌。”
王肃看了贾逵一眼,后者则向了示以微笑后,才壮起胆子继续说道:“曹公雄才伟略,一统北方,然而放眼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定局。从此之后,必然是战火不断,内乱丛生。而钱庄如同朝廷国库,又似社会经济保障,固然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前景亦是一片大好。”
周扬知
《谋曹丕角色介绍》 第15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