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8部分 (第1/4页)

上网找工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成武,朕命你持节节制南军一部,立即前往槐市和辟阳侯府邸,将这贼子给朕拿下,若有反抗,格杀勿论!”天子刘启吩咐了一声,立即就有一个宦官站出来,跪拜道:“奴婢遵旨!”然后就风风火火的出了大殿。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上奏!”等那成武走远了,刘德又拜道:“只是事关重大,且涉及宗室长者,儿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

“儿臣昨日在石渠阁之中翻阅史官所记之高皇帝史册,发现了此物,儿臣不敢擅自做主,呈与父皇圣裁!”刘德说着,就将一卷有些陈旧的竹简从怀里拿出来,呈在手上。

一个宦官接过,然后送到天子刘启的面子。

刘启将那竹简打开,一眼就认出了,这确实是皇家史官记录天子起居所用的竹简,墨迹和笔迹,也都符合史官们的习惯。

于是,他低下头,认真的看起来。

看了一会,他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但嘴上却是轻描淡写的道:“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史官所记的琐事而已……以后这种事情,就不要烦朕了……”

“诺!”刘德装作做错了事情的样子,道:“儿臣知错了!”

天子刘启又吩咐左右道:“皇子刘德查出辟阳侯图谋不轨,有功,赐蜀锦一匹,辟阳侯所没产业尽数赐之!”

“诺!”一个负责记录天子诏令和口谕的史官连忙起身应命,然后刷刷的竹简上写下了:二年,皇子刘德察辟阳谋逆之事,有功,上赐蜀锦一匹。

等到刘德告退之后,天子刘启,复又拿起那份竹简,在手上看了好几遍,一边看一边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这篇史官所记的文档,在过去,可能没什么用。

但在如今,却不亚于十万大军!

原因就在于这竹简所记载的事情:上拜仲子沛候濞为吴王,已拜,上诏濞相之,谓曰:似有反状。然已受印,独不能悔,因附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

刘启才懒得去管这竹简到底是真是假。

反正有了这竹简上的文字,那么只要吴王敢反,他就立刻将此竹简上的内容明示天下。

于是,天下都会……

要知道,现在挂在吴王刘濞身上的光环可是很多的。

诸侯长者、贤王、帝之伯、爱民如子等等等……

不夸张的说,假如刘濞自己不造反,没人敢动他!

而他若扯起反旗,别的不说,吴国境内大半的百姓都会追随他!

因为靠着会稽的铜山和大海中取之不尽的海盐,刘濞这五十年来广撒钱财,收买人心,吴国的百姓甚至连赋都不用交,徭役也不用服,统统都由刘濞私人出钱买单!

在此情况下,吴国内部基本是铁板一块,甚至许多诸侯和天下的许多官员也是对刘濞都有着好感。

而这篇史官所记录下来的文档,实在是当前最好的舆论武器了。

毫不夸张的说,有了它,就能动摇吴王刘濞统治的法理基础,朝廷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和借口。

……………………………………

出了清凉殿,刘德叹了口气:“我越来越卑鄙了!”

那个史官文档,确实曾经存在于石渠阁的史官们藏书的地方。

只不过它本来是空白的……

是刘德将它从石渠阁浩瀚如海的秦汉两代文献与史册中翻出来,然后,将他所需要的内容写上去就好了,一点也不用担心被人拆穿。

首先,便宜老爹就不会允许有人质疑那文档的真实性。

其次,这年代t14鉴定法,拿什么来证明那文档究竟是真是假,反倒是石渠阁的宦官记录着刘德在昨日出入石渠阁,并取走一卷竹简的记载。

刘德确信,他不是第一个篡改史料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战国时期宁死不屈的史家精神,到如今,已经凋零的不像话了。

甚至就是刘德填在那竹简上的内容,本身就是后世刘德在汉书和史记中看到的吴王濞条目下的记载。

只能说,历史就是漂亮的小姑娘,统治者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就算把它妆点成伪娘,再也不会人敢多说半句了……

至于最初刘邦是否说过那样的话,重要吗?

反正刘德是不相信汉书跟史记上对此的记载的。

真当刘邦是诸葛亮啊,摸都没摸过,就知道刘濞脑后有反骨

《我要做皇帝荆轲》 第2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