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阅军(二) (第1/2页)
李火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校阅台中间,摆着两张蒙着虎皮的大椅子。赵榛与折彦质都没落座。所以,本来立在身后的众将领侍卫,均站在同列。共同视阅队伍。赵榛不禁侧目,瞥了瞥身旁的折彦闻。折彦闻没什么动静。但赵榛一瞥之下,发现他一直在关注着折彦质与自己。
折彦质昨晚递过来的折子,详细记载了今天检阅的详细军情。
赵榛结合这些天掌握的情况,心中有个大概。
折可求为麟府路经略安抚,统率麟府路大小军政事务。麟府路有飞骑、威远、建安三军。如今,折彦质独领一军在外。等于抽去了麟府路小半的主力。故而,怪不得折彦闻紧跟在堂哥折彦质身边。自然是折可求有意安排,意在监视折彦质。折彦质顾全大局,凡事不将这个弟弟撇下。刚才这一番话,自然是说给折彦闻听的。
想到这,赵榛当做一切都不知情。不动声色,继续检视队伍。
折子里介绍过,今次校阅,参演官兵数量两千人。以五十人为一小队,共计四十个方阵队伍。步军、马军、弓箭手,枪队、刀队、弓弩队,飞羽弓、神臂弓、床子弩;禁军、厢兵、乡兵……各军种、器械、兵制都有所展示。每支队伍、每个军种、每种兵制,打着不同颜色与图案旗帜。红白蓝黑、风云龙虎。上百面旗帜竖在方阵中,形形色色,一起接受检阅。
一块块方阵自台前依次通过。领先的几个方阵,兵甲鲜明,仪态昂扬。似乎令人嗅到军人的血腥气息。往后的方阵,气势越来越萎靡。等到长阵的后面,甚至有些拖拉潦草。虽然个个强打起精神,丝毫不敢马虎。但与前排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霸气,不可同日而语。
赵榛飞快地从阵头浏览到阵尾,心中了然。
眼下的宣抚营,阵尾的状态应该真正代表了普通士兵的劲头士气。赵榛先前和折彦质叮嘱过,希望能够看到军营的真实情况。他这么安排算是诚实的,没有欺瞒自己。
折彦质看似统领了十五万大军。其实,精锐力量少得可怜。且兵员主要来自于河东、河北的溃兵。这些溃兵原本各自为营。现在,被强行并拢在一块。既有的指挥系统基本崩溃。
宋朝初期确立的兵制更戍法,往往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为了革除此种兵制的弊端,宋神宗时采用将兵法。允许各军配置固定的将领。这使得军队上下、官兵之间可以彼此熟悉,有利于指挥调遣。但是也加强了各地将领的权力。中国古代,地域观念非常强烈。折彦质以西军将领去统率外军,在组织调度上,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他能够得心应手指挥的,只怕只有率先通过的建安军。前提还得保证折彦闻不使绊子。故再指挥其他番号禁军,军令未必得以畅通。
历史上,这支大军在未来金军渡河时不战而溃。想到这,赵榛对其中的原因,猜出了一二。
折彦质指着通过一只只方阵,一一介绍道:“这是河东的骁骑军……这是河北的无敌军……这是河东校阅厢军……这是河东义勇乡兵……崇武军……劲勇军……”
折彦质的河东河北宣抚营,聚集了大批溃军。番号林林总总,多达百来个。有些禁军极度减员,人数不足以成军,也一股脑投到营中来。为了便于指挥,折彦质只能收缩编制。拣缺额少、名头大的番号保留下来。将各色人马按照地域不同重新划编。即便这么一顿操作,仍有军兵番号五十多个。要是搬起指头数起来,河东军的番号更多。因汜水此地紧邻着河东一带。
赵榛皱着眉头,苦恼道:“折大人,如此众多的番号,你怎么记得下来?”
折彦质毫不在意:“下官既然投笔从戎,这点腹中功夫还是有的。”
“番号太过烦冗了!依折大人文韬武略,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友军之间,如果事出仓促,怎么能马上熟悉彼此之间的番号。会不会因此耽误军机?”
折彦质颇感兴趣地转头,看向赵榛。
“殿下明见。先前,我朝大军要么分屯就粮,要么更戍轮替。各自为阵、守土有责。无不熟悉各路、各州军马往来。如果没有全国性的大战,似乎没问题。今番,下官职掌河东、河北各地军兵。隐隐间,已然碰到这个问题!传令兵三番几次出过差错。殿下从未处置过军务,却能一针见血,真乃天纵之资!”
宋代各军的番号太繁杂。听得人云山雾罩。令不熟悉者短时间内很难入手。赵榛穿越前,是军队编制,出于军人的本能,眼光怎么会差呢?不过,眼下只能随口这么一提。紧着眼前过了,这些问题等安定下来后,一步步解决。
两人感叹一番。
《汴捷办app下载》 第四十三章 阅军(二)(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