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03部分 (第1/4页)

缘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啊,老夫也这么寻思。”冯保极力掩饰幸灾乐祸的神情,讥道,“王起有王起的说法,这事儿,原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上午,传旨太监来到内阁传了皇上的旨意,说朱衡深更半夜跑到左掖门闹事,要仆查处此事。”

“不单皇上,连太后在内,听了此事都很生气呢!”

“是谁向太后和皇上禀报的?”

“咱。”

“冯公公,你不觉得这件事情奇怪吗?”

“有啥奇怪的?”

“朱衡三朝老臣,名倾朝野,他一举一动诚为风范,没有人去他家传旨,他怎么可能跑到左掖门来呢?而且昨夜变天,北风如刀。依仆来看,肯定是有人诈传圣旨,存心坑害朱衡。”

“这个人是谁呢?”

“肯定是中官。”

“张先生这么肯定?”冯保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见冯保闪烁其辞一味推诿,张居正心里头很不受用,又不好发作,只得旁敲侧击言道:

“这件事情一旦传开,恐怕对你冯公公不利。”

“是吗?”冯保警觉地望了张居正一眼。

“中官诈传圣旨,这是犯了欺君之罪。您是内廷总管,至少,那些乱嚼舌头根的,可以说您冯公公管教不严。”

“我回去查一查,看是谁干的。若凿实,就把他关起来。”冯保应付地说,顿了顿,又道,“张先生,你还得按皇上的旨意查一查朱衡那一头。”

“冯公公,有这个必要吗?仆敢断定,朱衡是受害者。”

张居正说得斩钉截铁,冯保听了不对胃口却也不好争辩,借喝茶定了定神,然后说道:

“张先生,老夫今番见您,原是奉了太后和皇上之命。”

“啊,太后有何吩咐?”

“三件事情,第一是定一定皇上今春经筵的开筵日期,第二是武清伯李伟的修坟事,第三就是为杭州织造局的用银事。”

张居正知道这三件事太后都是要听回音的,略一思索,便笃定答道:“今春的经筵,昨日就找来三名讲官议过,开筵日期定在二月花朝后一日,讲官们都在按这个日期作准备。你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武清伯修坟?”

“对,”冯保接着说,“武清伯说是在沧州看中了一块吉壤,太后让问问您,该如何定夺。”

“皇亲国戚一应勋爵的婚嫁丧葬大事,宗人府皆有定规,按规矩办就是了。”

听这完全是公事公办的口气,冯保就知道张居正对李伟没有好感,只是碍于李太后的情面不作表露罢了。他本想提一提李伟的“伯”升“侯”问题,想了想觉得不是时机,故压下了这念头径直问道:

“关于杭州织造局用银事,张先生有何看法?”

一俟扯上这个话题,张居正马上就想到上午与杭州知府莫文隆的谈话,心里头便波涛腾涌。他知道织造局用银增至八十万两是冯保的主意,此刻若按本心来谈,肯定是一谈就崩。因此便耍了个滑头,绕个弯子反过来问冯保:

“听说孙隆去工部办理移文碰了钉子?”

“是呀,”冯保装成局外人的样子,“据孙隆讲,他让朱衡轰了出来,朱衡还就此事给皇上写了一道折子,这折子,今日早上已转到您手上了。”

“是的。”

“您准备如何拟票?”

“朱衡跑来一闹,折子还来不及看呢。”张居正一句话搪塞过去。

冯保大略已猜出了张居正的态度,便向前倾了倾身子,故作神秘地说:

“张先生,老夫在这里先给你透个底儿,李太后觉得朱衡倚老卖老,不大喜欢他。”

“是吗?”

张居正嘴上这么应着,心里头却是起了波澜:

却说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初,留任杨博、葛守礼、朱衡三位老臣,其意是借助钟馗打鬼。当时人情汹汹,说是他联合冯保耍阴谋使绊子挤走了高拱。张居正对这三位老臣礼敬有加,的确起到了“压倒群猴莫乱啼”的效果。不消半年时间,他就控制住了局势。一些犟脖子卖拐明里哼哼哈哈暗中发冷箭的刺儿头,都被他拔葱一般收拾得干干净净,贬的贬谪的谪,哪怕剩下几个,也都变成了秋风中的老丝瓜,孤零零吊在那里孤了势,终究也闹不成事了。如今在京城十八大衙门中,张居正真个是一呼百应,指手向左没有一个官员敢向右看一眼,其威权比之素以铁腕著称的高拱,不知又高出了多少。这种局面得之不易,皇上年幼一应国事仰赖首辅固

《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第10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