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57部分 (第1/4页)

莫再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佛祖诞辰之日,仅伸上天佛祖鞠育之报。惟佛知之,惟天知之,仰承灵贶,赐福黎庶……

吕惠卿清朗的声音在大雄宝殿前回响着。驸马王诜心里滚动着不解的疑团。这神力与佛法融合为一体的《敬佛谢雨青词》是对佛祖的一种嘲讽啊!佛义否定任何神灵的存在,现时却与天神并肩就坐了;佛谛探索人间苦难的“缘起”和“解脱”,现实却归宗于天神喜怒哀乐的“主宰”了。这样的“浴佛节”,沐浴张扬的不是佛祖的躯体,而是“天神”缥缈的灵魂了。

精通佛谛的佛门禅师,毕竟是方外之人,根本不似诗人兼画家王诜那样的迁阔。他们心里明白,皇上这道敕旨中的“天神”,毕竟是虚无的,眼前佛祖的金像、银像、铜像、石像却是实实在在地端坐在人群的面前。庸人庸众分什么佛与神,佛在今天就是神啊!佛法无边,眼前不正在替代着神吗?于是,在梵乐法音中,方丈执礼拜领皇上敕旨,禅师们合掌向吕惠卿致谢,坐禅入定的僧众齐声开口诵经,声贯庭院,烘托着隆重庄穆的香水浴佛。

方丈和禅师们走上正殿长廊,在梵乐、法音、诵经声中,把磨香涂在佛祖的像上,再以香瓶中的香水灌浴,然后用洁净的白囗恭敬地擦拭着,直至擦干为止,意在保持佛祖永远清洁高尚的品德。敬佛在诚,金像、银像、铜像、石像因去其积尘而生辉,方文禅师们喜形于色,俗人俗众们也觉得佛祖显灵了。

两侧陪殿长廊里十八罗汉木像旁手捧佛盘的僧人,走入庭院人群中,口诵佛经,指蘸浴钵中的香水,滴洒在僧众、俗众和朝廷百官的头顶,意在借佛祖的智慧,点化其浑浊不洁之气,滋生洁净不浊之心。庸众、百官在滴水点化之后,似乎也觉得突然聪明了,“阿弥陀佛”的念佛声越来越响,越来越高,终于淹没了高扬的梵乐法音。人们在“阿弥陀佛”的雷动声中,恭敬地抬起佛祖熠熠生辉的金像、银像、铜像、石像,安放在瑰丽壮观的“像车”上,“浴佛节”高潮——“行像巡游”就要从这里出发了。

驸马王诜和贤惠公主的头顶也被点化了几滴香水,他们似乎也参悟了眼前出现的禅机:吕惠卿也许要跃居相位了,苏子瞻的返回京都将成泡影,王安石也将离开京都……

此时的王安石,正在他的书房里以茶接待他的朋友、翰林学士承旨韩维。

王安石与韩维的交谊已十年了,在“变法”初期,虽然意见相左,两人的交往有所疏远,但友谊并未有所伤害。前年,韩维回京任翰林学士承旨之职,因范镇、张方平、吕公著、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已离京都,政见之争趋于平息,韩维又是个不喜惹事的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一切举措,还是支持的,即或有不同看法,亦默而不语。王安石也因为司马光、苏轼离开京都后,朋友少了,对手也少了,孤独寂寞之感浓重,对韩维也就倍觉亲切,倨傲执拗之气也有所收敛,两人之间的友谊也就恢复如昔,而且在相互尊重中加深着。

在这次因“十月不雨”而引起的朝廷纷争中,韩维身处皇帝赵顼身边,对事态的发展比王安石清楚得多,对皇室的纷争比王安石看得透彻,对王安石在这场纷争中的连连失误和现时处境的险恶更是郁结于心。但他是一个行事谨慎的臣子,不愿违背“禁止翰林学士与宰执大臣私亲”的朝制,更不愿卷入这场各种因素交织的纷争,只有站在一旁眼巴巴地为王安石着急:介甫处于危难之中,自己却爱莫能助,爱莫敢助啊!

今天韩维的来访,是带着皇帝的特殊使命和朋友间的特殊情感匆匆赶来的。今晨寅时三刻,他正在洗漱着装,准备赶往大相国寺参加“浴佛”礼典,却被皇上召进福宁殿御堂。神情憔悴的皇上,郁郁不乐地徘徊于室内,把手中王安石上呈的《答手诏留居京师札子》交给他,话语怆然伤情:“王安石不愿留居京师以备顾问,朕不勉强。卿可以拟旨,让王安石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经义局随行……”

韩维担心的事情出现了,他心惊目呆:介甫终毁于这场灾难……

皇帝喟然称道:“江宁,六朝繁华绩丽之地,王安石自江宁而来,回江宁而去。朕不算亏待介甫先生吧?”

韩维完全理解皇上此时的心境: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他低声回答:“圣上英明,介甫会感激圣上恩德的。”

皇帝频频摇头,苦笑语出:“卿知朕心。今日隆重举办浴佛节,朕将登宣德楼观赏‘行像巡游’,在群臣面前,朕不能箝口不语。介甫离去,何人可继其任?难决难断啊!其人将去,其言必善,卿可立即去介甫先生府邸,善达朕焦思渴求之意。

《汴京风云》 第5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