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78部分 (第1/4页)

莫再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临桌亭,傍江岸而筑,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与对岸武昌相望,青峰如黛,江流碧蓝,江面千帆往还,更增添了形胜的灵秀。此亭传说建于唐代中期,是历代官员江上行舟登岸歇息的一座驿站,因二百多年来的风蛀雨蚀,屋宇亭台已失去昔日风采,落拓为衰敝斑驳之状。现时的朝廷官员奢华成习,胃口极高,锦帆丽舱,穿梭江面,都不屑歇脚于此,更无心思凭吊这座古驿的历史神韵。黄州太守徐君猷早有修缮古驿为黄州增色之意,但府库银两抬据,只能望“亭”兴叹。苏轼家眷即将来到黄州,苦无安身之处,遂违例安置于此,以尽太守之责和仰慕苏轼之谊。并于江畔高处筑屋三间,取名“南堂”,供苏轼游息。至于“压酒囊”抵折薪俸一事,乃检校郎应行制例,不好更改,便以默而不语表示“爱莫能助”了。

六月二日,任妈、王闰之、王朝云、十二岁的苏迨、十岁的苏过来到黄州,苏轼、苏迈迎接亲人于新筑的“南堂”。多情的长江似解人意,浪涛拍岸,飞溅着层层雾而,为“南堂”消暑;江风轻拂,摇曳起片片白云,为“南堂”送爽。苏迈愁容尽消,跑进跑出,为亲人捧来自己烹制的菜肴,并捧来了从街上打来的浊酒。生离死别后的亲人团聚,原是人世间最欢愉、最醉心、最伤情的团聚啊!

苏轼喜泪盈眶,吟着“幸兹废弃余,疲马解鞍驮。全家古江驿,绝境天为破”的诗句,为七十二岁的任妈敬酒。望着任妈满头银色的发丝、满脸密布的皱纹和一双泪尽失神的眼睛,他心里浮起一层凄楚:这都是为自己的厄运操心煎熬的!他嗓眼发紧,说不出一句感慨的话来,只是一再喝尽杯中之酒。

苏轼笑容和泪向着王闰之、王朝云举杯,他凝目而视:季璋瘦多了,忧愁刻就的鱼尾纹已上了眼角,连一双晶莹的眼睛也蒙上了一层愁雾;霞也变多了,变得忧郁、变得沉默、变得深沉了。他心里一阵痛楚,这都是情扰正内、梦断九肠之所致啊!话淤嗓闸,相慰的话也无法说出。

苏轼抚抱着年幼的迨儿,过儿,儿子们拦腰扯衣地一声呼唤,一下子冲开了苏轼强抑的情感闸门,禁不住泣咽出声,他猛地举起酒坛痛饮,纵声而笑,若癫若狂,手舞足蹈地唱着心中淤积已久的苦歌: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自嘲之歌,自讽之歌,和着拍岸的涛声,袒露出苏轼此时五味相煎的心绪,这心绪中饱含着无可奈何的悲愤和苍凉。王闰之一时忍耐不住,哭出声来:“子瞻,你喝多了,醉酒了,又口无遮拦了……”

苏轼颓然地坐在身边的一张藤椅上。他确实有几分醉意,眼睛朦胧,吐诉出心底的忧愁和委屈:“我罪累家室老小,百无一用!贬官至此,还要破费朝廷一堆一叠抵折薪俸的‘压酒囊’。季璋,我们都有一张嘴,有嘴就得吃饭……”

王朝云急忙安慰苏轼,她只盼望能用豁达随缘的话减轻丈夫心中的忧伤:“先生,你把‘压酒囊’换钱的差事交给我办吧,以先生的名字打出招牌,沿街叫卖,说不定会在黄州城掀起一股抢购‘压酒囊’的风潮……”

浊酒力猛,苏轼的醉意更浓,他大笑而喊:“霞,解语花啊!其言妙极,其法妙极!‘沿街叫卖’四字,足以千古,这才是真正的‘任性逍遥,随缘放旷’,只怕朝廷的枷锁又要飞到我们身上了……”

任妈拭着泪水,凄然一笑,急忙插话,打断苏轼不吉不祥的话头:“我们这家人,哪一年没有愁事揪心,若尽是一个‘愁’,只怕早就愁死了。现时的生计虽比不上在京都、杭州、徐州、湖州时那样宽裕,但也不像在密州闹灾年月那样的粮米断炊、杞菊为食。大郎现时每月的薪俸四千五百小钱,虽不足养活七口之家,但日子总得过啊!我的主意是,今后每月领取薪俸不论多少,分为三十份挂于厨房墙壁,日取一份为食,不可超支,节余者聚少成多,以备待客。虽说苏府以诗书传家,但农桑植垦乃做人的根本,我家亦可于屋前屋后垦植菜蔬,我虽无力提锹举锄,但可以养鸡养鸭,亦可小补于生计……”

苏轼醉语喃喃,语实情切:“任妈,你是苏府千年修来的大佛。你为苏府创立了一条勤俭持家的家规,愿我苏府子孙,世代勿违……

“任妈,你是人世间真正的圣人贤人。你劬养不必其子,爱人不必其亲,豁达不避其灾,乐观不避其贫。你一颗平凡无奇的灵魂,比那些尸位素餐、锦衣美食、权操四海、势动宇宙的帝王将相

《汴京风云》 第7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