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6部分 (第1/4页)

吻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逝世后由他父亲刊行。没曾想,有小人出来举报,说书中以明朝为正朔,写到崇祯时,评价大清多有贬义。结果可想而知,官府一追查,又是一场大劫。所有相关人等,包括未及时查报的地方官,共二千余人被捕,八十余人被处死,其中十七人被凌迟,家属全部被发配黑龙江为奴,就连死人庄廷鑨也被抛棺焚尸。

如此残暴,天理难容,但有清一代哪朝没有?要说混蛋,都一块儿带上,如若不说,那就都不要说,没必要相同的事,还分个三六九等。这是他干的,可以拿出来讲,骂骂也行;那是他干的,还是该放哪放哪吧,两个字“闭嘴”,不要破坏人家的好形象。不公道啊!况且这都在四辅臣刚当政那会儿,即使有人以后会专权,那时也不可能吧,他们干的事,实际就是整个当政集团的思想,以及前朝施政之延续也。

至于其他方面,翻遍史书也没啥波澜起伏的。一个已然掌控天下的帝国,该干吗干吗就是了,大伟业没有,大乖张也无,中规中矩吧。政治机器在正常运转,百废待兴后,国家应该会有一个向前发展的空间,民众起码也能比以前多过些安稳日子了,可惜这一切很快就被康大帝激发的“三藩之乱”给打破了(见《大帝卷?三藩篇》)。当然,权斗就不同了,八年时间没有一点腥风血雨,历史上应该也不多吧。

这样一个时代,如果全都归功于鳌拜一人身上,还真抬举了他,他可没那么大功劳,也没那么大本事。四辅臣时代,索尼直到康熙六年(1667)六月病逝前,都是担当首席之职的,鳌拜不过是排名第四罢了,就是之后,他也没当上过首辅。

。。

权争并非欺康熙(1)

一般不管什么事,捧康者们都会找出无数理由,证明康熙是对的,而他的对立面肯定是错的,且早就错了。比如这次,他们又出来说话了,索尼虽是首辅,但垂垂老矣,不复当年之勇,人更是变得圆滑,凡事不出头了;遏必隆也是在官场摸爬滚打几番沉浮,历练得快赶上索尼了。

很奇怪,这种观点从何而来,什么时候、什么事件、什么行为,可以证明他们二人变成了这样?空口说白话可不行,凡事要有据为证。就说这索尼,大半生都意志坚定,遭受重大打击也绝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加之威望资历都在其余三人之上,说话自然也是最有分量的,怎会让鳌拜专权,甚至危及皇家利益呢?这可是他一生为之孜孜奋斗的目标!也许他确实老了,很多事情没精力过问了,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袖手旁观应该不是他的风格。

这不,促请皇帝亲政,可是他一再建议的。要是真不想问事,或者不敢得罪鳌拜的话,他建议这干吗,不是引火烧身吗?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段时期,没有哪一个人专权的问题,朝政该到哪就讲到哪,既然到了皇上亲政的时间,首席大臣主动提出来,也是正常的,根本就没有其他想法。

还有一位辅臣苏克萨哈,相反被评价为更有责任心,更有与强权斗争的意志。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四位辅臣也恰恰就是他,过去倒是表现出了老于世故、圆滑无边的派头。曾经的主子对其恩重如山,他却率先一棍子把人家打倒,为了能投靠一个新的主子甚至还狠踩上一脚。这样的人,怎么现在就彻底变过来了呢?

其实不是他变了,而是后人太能侃了。就因为他和鳌拜干上了,不能再说他圆滑了吧,否则,极有可能也与索、遏二人同样的命运,但是他的斗争绝不是与强权斗争,而是与他的亲家鳌拜极不相能。

很有意思,两个人儿女亲家好多年,却总是合不到一起,见面就吵架,什么事都要争个高低,于是四辅臣中就见他二人斗得最欢,基本上你说的我就反对,矛盾越演越烈,如果再来一个掺和的,这问题可就更大喽。

不过,两黄旗与两白旗的矛盾斗争,大清之初就没停止过。虽然正白旗后来也入了皇帝手中,与两黄旗并成为上三旗,但黄、白之争根深蒂固。索尼、遏必隆与鳌拜都是两黄旗的,本就视苏克萨哈为异己,对他没什么好感,而在册封索尼孙女为皇后的问题上,苏克萨哈又曾经掣肘。由此可知,前二人实际上还是支持鳌拜与他斗的。

苏鳌之争终于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就像历史上所有的权力斗争一样,往往不是一方流血就是双方流血,极少有都全身而退的。不过这一仗,不论干到什么程度,都与欺压小皇帝无关,与谁擅权无关。退一步讲,也只有打败了对方,自己才有擅权的可能吧。

一桩陈年旧事,成了导火索。原来大清入关后,曾在京畿五百里内圈地(看看是什么样的征

《大庆臻翔赛鸽公棚》 第1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