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2页)
冬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病规律等因素造成的误诊在所难免,但下面的9种因素却完全可以避免:
医生方面:
1�责任心不强
随着疾病研究的细化、仪器检查的复杂化,病人进医院会不知所措,有责任心的医生只需要几句话就能给病人指点迷津。本书中因为没做“加强CT”而将肝囊肿误诊为肝癌的病例就很典型,如果当时医生开出化验单时多嘱咐一句;完全可以避免这个不该发生的错误。
因为就诊人多;往往是病人还没说完症状,医生就将化验单开出来了,这就使化验单的选择缺乏必要性、针对性,会使一些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依据遗漏,最后造成误诊。
2�问诊不仔细、查体不认真
医生接诊时的问诊和体检决定进一步的检查方向。如果第一个环节马虎了,很可能给以下的诊断留下隐患。有个病人几十年来间断发烧,一直被当地的基层医院认为是天生体弱。后因为高烧42℃,呼吸心跳微弱送到大医院急诊,最后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这一缺陷导致患者心内膜反复感染,是多年来不停发热的根源。如果当初医生能认真查体,通过听诊就能发现心脏杂音。
3�知识有局限
疾病谱随时代改变而改变,结核、性病现在有死灰复燃的趋势,而像痛风这类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也由少见变成多见,医生的知识不更新会导致对疾病的误诊。
痛风属于嘌呤代谢性紊乱疾病,要通过饮食和药物控制才能避免对肾脏、关节的进一步损伤。但很多痛风病人的首发症状是脚部红肿;患者会因此到骨科或者外科就诊;如果医生对这种疾病不了解;很可能误诊为扭伤;贻误治疗。
4�医院分科太细
医学的发展促使医院分科细化,内科里分心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内科,消化内科里还要再分。这对各专业疾病的深入研究虽有益,但也造成医生的局限性思维,不能触类旁通。
曾经有一个青光眼病人因头痛、恶心、呕吐到内科就诊,被诊断为“胃肠型感冒”,治疗无效后又转到神经内科,做了很多检查仍没发现问题,最后请眼科医生会诊才确诊为青光眼,因辗转延误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
5�过分依赖仪器检查
近30年的统计表明,临床总体误诊率并未因诊疗仪器迅速的发展而有所降低。一家大型肿瘤专科医院提供的资料证明,近10年的影像学诊断符合率仅为85%。
各种现代仪器和检测方法都只是医生感官的延伸,不可能取代医生的思维和临床观察;即使是被称为“金标准”的病理诊断,也同样受到标本取材部位、技术和病理医生的诊断经验等诸多因素影响,同一病理切片在不同时间由不同医生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依赖仪器检查或者受利益驱动;有些医生甚至不做体检就开出多种仪器检查申请单。这种“撒大网捉小鱼”的方法十分普遍,比如脊髓病变的做头颅CT、MRI,颈椎病变的检查腰椎等等。科技再发展,仪器检查也要受控于医生的思维,否则医生就成了现代仪器的奴隶。
病人方面:
1�隐瞒病史
这种情况更多见于妇科;特别是非婚女性,因隐瞒性生活史导致医生将宫外孕错误地判断为阑尾炎等其他外科疾病的很多见,人为地贻误了病情;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2�夸大病情
多见于老年病人,就诊时怕得不到医生的同情和注意,诉说病史时夸大病情,直到把医生的注意力引入错误方向。一些高血压患者本是轻度属一期,因夸大自觉症状,医生又忽视全面多器官检查,误诊为重度,不适宜地加用降压药,结果诱发心绞痛和脑中风。
3�缺乏合作
医生了解疾病很大部分依靠的是病人诉说的病史;诉说时漫无边际、杂乱无章,甚至把诉说症状当成了宣泄情绪;往往会影响医生的信息收集;特别是在繁忙的门诊中更会造成病史采集不准,如果遇到年轻一点的医生,更可能会从一开始就为医生的错误思维定了调。
4�“对号入座”误导医生
最让医生发愁的是对医学一知半解的病人;他们的“对号入座”会干扰医生的思维。一位有点医学知识的女士长假后忽然觉得浑身乏累,接着发现有口腔溃疡,上网一查觉得自己得的是“白塞氏病”,第二天就去求医。因为查不出问题转到了更大的医院,折腾一个多月后因为没来月经去妇科检查,才发现怀孕了。疾病诊断确实要
《别让疾病毁了你》 第27部分(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