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24章 入股 (第1/2页)

咖喱海鲜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朱标迁都北京后,开国公常家和梁国公蓝家作为勋贵,自然也要随同朝廷一起迁往北京的。

如同大明朝廷在南京保留了一套精简的官僚机构作为备份一般,常家和蓝家等许多勋贵也在南京保留了各自的府邸和产业,经营着不少田庄和店铺生意。

这些产业总要有人负责打理,而且必须是本家的嫡传子弟才行,所以蓝海昌和常文良就是各自家族中留守南京负责打理家族生意的人。

与皇位传承类似,这些勋贵家族通常也是由嫡长子继承爵位。

拜朱元璋的藩王分封制度所赐,朱明王朝的皇族过得可谓是十分舒服。

即便是没能继承皇位的其他皇子,至少也能得到一个藩王的封号,虽说被圈养在封地几乎不能离开,但在王城内几乎就是一言九鼎的存在,佳肴美酒、钱财美女应有尽有,他们平日里唯一的乐趣就是不停地造人。

而勋贵家族的子弟就没这么好命了,因为爵位只有一个,其余没能继承爵位的子弟只能自谋出路。

与皇帝关系好或者路子比较广的勋贵家族还能靠着关系,给自家子弟安排一些锦衣卫的闲差吃皇粮,而不受皇帝待见或者人缘不太好的勋贵家族对此只能干瞪眼,毫无办法了。

而且经过近百年的文官政治,这些勋贵们被皇帝和文官阶层联手打压,在朝堂上的势力被削弱和限制得很厉害,几乎没有存在感,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政治权力了。

既然政治上被限制,那么他们只有转而追求点别的东西了。

况且自家的世袭爵位只有一个,总得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可以传承下去的财富,最好能保证他们衣食无忧地生存下去才好。

因此这些勋贵家族普遍对财富、土地和生意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即便如常家和蓝家这样的顶级勋贵也不例外。

这顿酒席一直吃到天黑,赵鸿义对常遇春和蓝玉的赫赫武功着实夸赞了一回,令蓝海昌和常文良两人大有好感,与赵鸿义称兄道弟起来。

同时两人也趁机向赵鸿义了解《江南时报》的情况。

若论最近南直隶地区最出风头的事物,当然非《江南时报》莫属了。

不过此时大多数人还停留在看个新鲜的阶段,并没有弄明白这里面的商业逻辑。

而触觉十分敏锐的勋贵们则已经开始关注并了解这门生意了,因为他们手底下或多或少都有些店铺或生意曾经在《江南时报》上打过广告,花了多少钱、广告效果如何,他们也是一清二楚的。

虽然现在《江南时报》的广告费并不算很贵,然而目前只是起步阶段,江南时报的影响力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许多地区根本就看不到这份报纸。

而一旦《江南时报》的发行全面铺开以后,影响力必然与日俱增,广告费肯定也是要水涨船高的,到时候岂不是财源滚滚来?

这种前所未有的赚钱生意横空出世,热衷于赚钱的勋贵们没有理由不关注,所以就有了蓝海昌和常文良的这次拜访。

赵鸿义心中暗道,他们果然是冲着报纸来的,且看看他们有什么诉求再说。

于是便给蓝、常两人大致介绍了一番《江南时报》的基本情况。

听完介绍之后,对报纸兴趣十分浓厚的蓝、常两人连连点头,顺势提出了想要入股报社的想法。

赵鸿义一怔,他们这是要巧取豪夺还是真的只是想做个战略投资?

在古代封建社会,如果某个权贵想要谋夺一份产业,明面上并不会做得很过分,而是会提出入股该产业的要求,被盯上的老板如果识相的话,通常就会乖乖奉上几成干股送给权贵,根本不敢真的收钱。

权贵的股份到手以后,到了年底自然可以理所应当地拿到相应的分红,而平常经营中老板若是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也可以去找权贵帮忙解决,双方算是一种变相的相互利用。

但这种操作其实是有点无耻了,权贵连一文钱都不用出,仅仅倚靠自己的权势就可以白白得到股份和每年的分红,对原来的老板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而许多人对权贵的这种行为是非常鄙视的。

本来这种强占他人产业的行为就是律法所不允许的,如果被人掌握了确切证据并发起弹劾的话,权贵也是要脱层皮的。要是放在朱元璋时代,说不定还要砍头示众,剥皮实草来震慑这帮权贵。

但坏就坏在这种事情即便是半强迫性质的,当事人多半也不敢声张,怕遭来权贵的报复,所以掌握证据非常难,想靠这个来弹劾权贵很不容易。

《农家子的晋升之路》 第224章 入股(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