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0部分 (第1/4页)

击水三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时是公元1903年2月20日。

“皇后”号一声长鸣,缓缓地离开了横滨海港,李惠仙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处,模糊不清,迷雾遮掩了一切,不知梁启超的心是否也蒙上了一层薄纱……随同梁启超前往美洲的还有侨商黄慧之、鲍炽二人。

“皇后”号行驶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空荡让人分外渺小,孤独、寂寞袭上心头。无尽的愁绪成为梁启超大洋旅行的最好伴侣。“十年十处度初度,颇感劳生未有涯。岁月苦随公碌碌,人天容得某栖栖。”在海上度过的31岁生日并没有让他平添几分浪漫与飘逸,忧愁令他神伤,大洋的博大更增加了几分孤寂,落日的光辉浸红了辽阔的海面,绚丽多姿,晚霞更加反衬出梁启超的那颗“无踪”的心,淡淡忧郁从眼神中闪过,唯有魂牵梦萦的祖国才能给他些许安慰。

3月4日凌晨,“皇后”号驶入加拿大湾高华(今温哥华)海口,两岸青山纵立,渲染出一幅灰绿色的山水画,水雾弥漫在水面山间,松林挺拔,倒映在水里,水中也泛起波波绿纹。客轮穿梭而过,青山向后走去。恍惚间,梁启超犹如置身于三峡美景之中。

午后一时,“皇后”号抵达码头,梁启超整理一下心情,信步走向迎接他的人群。码头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域多利位于湾高华附近,14年前康有为创立中国维新会(即保皇会)于此,这一带成为美洲保皇会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

梁启超在此居留两个月,参加了湾高华保皇总会的选举会和兴筑总会所的树基典礼,作为康有为的“代言人”,梁启超整日演说,筹集款项,扩大保皇会影响力。梁启超深入下层民众,发现了加拿大侨民爱国心很重,可是由于不平等政策的影响,他们都生活“困苦不可言状”。

可就是在这时,港、澳、横滨方面却因为意见的隔阂、事业上的误会引起了很大的龌龊,梁启超不断作书于各方,调和矛盾,但是由于仍然没有放弃“革命共和”思想,和康有为的误会也在不断加深,并没有融合的迹象。

3月,荣禄卒。梁启超作《呜呼荣禄》一文,载《新民丛报》第二十九号中,抨击荣禄数年来专权跋扈,无一建树,希望能够唤起国民之振作自强,以应当前之变局。

4月29日,梁启超、黄慧之、鲍炽等人乘坐火车经渥太华前往纽约。5月12日,梁启超一出车站,便被迎接的华人重重包围,华人多停工停市来一睹“天之骄子”梁启超的风采。梁启超置身于这个世界第二大都市,目不暇接,大开眼界。繁华锦簇的城市美景中夹杂着一点点“污垢”,穷人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这样的现象让梁启超赞叹资本主义的同时,也为其贫富差距悬殊的景象黯然神伤。

几天后,美国社会党纽约《社会主义丛报》总撰述哈利逊氏来访,梁启超认真听取了他的建议。在称赞社会主义之完美的同时,梁启超清醒的看到“在社会进步仍有等级”时,“极端社会主义并不能适应现在中国社会,英美亦不可行”。而社会主义可以作为调整贫富差距的工具应用于中国社会。

5月下旬,梁启超来到了美国民主共和的发源地波士顿,引起了当地社会的震动,受到了社会上各界名流、华侨、报界的热烈欢迎。《波士顿先驱报》、《波士顿晚报》这样报道了梁启超的到访:

大共和国的梦想,使全部唐人街颤抖,梁启超借助于描绘新中国唤起潜在的爱国激情。

在波士顿,梁启超仔细考察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发生、形成、发展,开始对其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产生了怀疑。美国民众的自治习惯和自治能力让美国很自然的组成了共和政体。看到自治能力高出中国国民的华人为选举纠纷斗殴,乃至血水横流,让梁启超不禁胆颤心惊,寒心不已。在纽约拜访容闳(原自立会会长、勤王运动领导人)后,梁启超来到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6月11日、12日,梁启超分别拜访了美外交部长海约翰和总统罗斯福,他们大谈“中国可以扶植之论”,“门罗主义,所向无敌”,让梁启超“深为我国悲惭,唯唯而已”。美国政治人物的野心让梁启超暗自心寒,他认为:“世界大势日集于太平洋,世界大势日集于中国。如此,可以利用太平洋以左右世界者,应该是中国。” 怎么会“太平洋当属美国独一无二之势力范围”呢?

梁启超每日游荡在华盛顿的街头,参观兵房、库房、博物馆、植物园,认真考察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真实状况,掌握了研究共和政体的第一手材料。他赞扬美国社会的社会基础设施以及风俗等方面的优越之处,也看到了美国社会存在

《梁启超传记作文》 第1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