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28章 德者 (第1/2页)

金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德”的本质与力量,它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标尺,更是社会和谐、万物共生共荣的基石。

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德”是每个人内心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体现。它要求人们以善良、正直、诚信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追求内心的平静与高尚。拥有德性的人,能够自觉抵制诱惑,坚持正义,以宽广的胸怀去理解和包容他人,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赢得尊重与信赖。正如古人所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便是指人的德行,只有根基稳固,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进一步而言,“德”在社会层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社会如果崇德向善,那么它的成员之间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相互帮助,共同奋斗,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基于德性的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再者,“德”还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理念。在古人的世界观中,天地万物皆有灵性,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理念在“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它告诉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生物的生存需求,让万物都能在地球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共同享受生命的美好。

“有求之谓欲”如同晨钟暮鼓,振聋发聩,引领我们深思欲望与德行之间的微妙关系。此言非但揭示了人性中最为质朴的驱动力——欲求,更深刻地阐述了欲望实现之途径与境界的高下之分。

“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这句话直击心灵,告诫我们,单纯的欲望追求若未能达成,往往并非因为外界条件的不足,而是自身德行修养尚未达到至高境界。真正的德行,不仅仅是外在行为的规范,更是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升华,它能使人在面对任何困境时,都能以平和之心,寻得解决之道,实现内心所求。

接下来,“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阐明了依赖外在规则与标准所能达到的有限成就。规矩定义了形状,权衡决定了重量,它们固然是社会秩序与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仅仅遵循这些,只能获得表面的、形式上的满足,而无法触及心灵的深处,也无法达到真正的自由与圆满。

相比之下,“求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境界。在这里,德行成为了实现一切欲望的基石。它超越了物质与形式的束缚,让人的心灵得以自由飞翔,无论是对家国天下的责任担当,还是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都能在德行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得以实现。君臣父子之间得以和谐共处,昆虫草木亦能在其生态位上繁衍生息,这一切,都是德行力量的体现。

“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德行作用的普遍性与包容性。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德行的滋养与引导。大至治国理政,小至修身齐家,只要心中有德,便能成就各自的辉煌。

最后,“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也。”这句话将德行的力量推向了极致。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还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与改造,只要以德行为本,便能无所不至,无所不成。因为德行,是连接内心与外在、自我与世界的桥梁,它让我们的每一次追求,都充满了意义与价值。

阴阳,作为宇宙间最基本的对立统一体,其消长转化,运行于四时之中,赋予了世界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寒来暑往,不仅是大自然更迭的序曲,更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直观体现。这种自然规律,非但无有偏私,反而以其独特的方式,滋养着万物,使之生生不息,此乃天之大德也。

转而观之,大地以其博大的胸怀,承载着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每一片土地,每一座山川,都孕育着独特的生命形态,它们各自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安然自得地生活在自己的领域内,各安其居,各遂其性。从繁茂的森林到广袤的草原,从巍峨的山脉到蜿蜒的河流,大地以其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万物提供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环境,这无疑是地之大德的光辉展现。

再论及人类社会,道德伦理作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云:“讲明圣人

《大杂文小说》 第128章 德者(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