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强卓实验室 (第1/2页)
样样稀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外面已经是夜静人息,只有繁星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卢家湾的强卓化学实验室里却透着点点光亮,陈文强正在进行例行的检查和讲解。除了有走不开的事情,陈文强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化学实验室从建成到现在,从王卓然一个人,从只有简单的试剂,现在人员已经增加到十五人,连购买带自制,试剂的品种已经很多,能做的实验研究也更多更广。王卓然等人是边学边实验,除了大量购买的化学书籍外,陈文强的指导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而目前的实验研究是集中在苯胺类的染料上,在这方面,德国是遥遥领先的,1856年威廉·珀金就成功合成苯胺紫,之后罗伯特·科赫又成功发明用苯胺类染料为细菌染色。独创合成现在还很有难度,但掌握已经成功的合成方法,则不失为一个夯实基础并提高能力的办法。
科学发展的道路有很多条,有的直接快捷,有的迂回绕去要很多年才能得到成功。而陈文强无疑是最知道如何走捷径奔向成功的。
“这是我测定计算的可能的分子式。”陈文强拿出的纸上画的是水合肼的分子式,虽然他确定是百分百正确,但还是说得有些余地,“下面是大致的实验步骤。你们呢,先从简单的上游原料开始实验室制取,比如尿素、次氯酸等等。最后制取水合肼时我要在场,因为需要很多防护设备,实验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王卓然点了点头,从陈文强手中接过写好提示注意的报告文件,犹豫了一下,说道:“陈先生,合成氨的实验真的不用做吗?”
陈文强想也没想就摇头否定,沉吟了一下,解释道:“你们从期刊杂志上已经看到了德国人正在进行合成氨的实验,也知道以前的尝试是失败的,而且是危险的。这不只是化学的问题,高温高压的实验环境,又涉及到物理领域。别说咱们这里不具备,就是大多数的国家,恐怕也很难有那样的实验环境。虽然合成氨的制取能够轰动世界,但咱们没那个能力。而且,安全第一,这是我一直强调的。”
历史上,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技术是德国人哈伯在一九零六年发明的,哈伯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一九一八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但从发明技术到实际应用,从实验室到真正的工业化生产,直到一九一四年德国才有第一个合成氨工厂建成。因为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难点,即便是德国这样拥有优秀的化学、物理人才,并且制造水平很高的国家,也需要反复摸索,在千百次试验之后,才能够解决。
所以,陈文强认为依靠现在的条件,根本没有抢先于哈伯,搞出合成氨技术的可能。但他可以寻找机会,在合成氨技术转到工业化的过程中投机取巧。
对此,陈文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那就是别人种地我收粮,别人撒网我捞鱼,更形象的说法则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摘果子”。
“明白了,先生。”王卓然有些不甘,但还是恭敬地答应。
“在新兴领域并不要太心急,这些学科开展的时间短,并不深入。如果扎扎实实地追赶,是能够拉小差距,甚距反超其上的。”陈文强看了王卓然一眼,说道:“我从德国订购、订制了一批设备,其中就有高温高压反应釜,以及一些控制设备。旁边的特种实验室也在紧张修建,各种条件正在慢慢齐备,你不要心急。”
“原来先生早有计划。”王卓然展颜一笑,又开口问道:“不知道与西门子的谈判进行得如何了?”
“讨价还价,电报往来,快不了。”陈文强苦笑了一下,说道:“再有,咱们的专利申请还未下来,西门子公司也有等待的心理。不管谈判最后如何,购买该公司的发电设备,基本是确定的。沪西可以先用租界的电,卢家湾这边就得咱们自己想办法了。有了电,能干的事情才更多啊!”
“塑料绝缘电线咱们是独家,谈判肯定不会吃亏的。”王卓然随口说道。
陈文强淡淡一笑,并没有把自己的心思说出来。就目前的制造水平,工人的素质,什么独家的东西能保证产量?药物需要的量少,可能还维持得住,绝缘电线和塑料制品可就不行了。煤焦化工厂还在建设,采购的设备还未运到,培训工人、熟悉生产流程等步骤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更主要的是成本,越先进越熟练越便宜,成本降不下来,又怎么去占领市场?
所以,暂时吃亏不吃亏,陈文强不会斤斤计较,他最希望能进行联合生产,借助外国工厂企业的设备和生产经验,尽快地将知识化为生产力,带动和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
“职业技工学校还要抓紧哪!”陈文强有些无
《重生一九七四年》 第十一章 强卓实验室(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