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篇——沮授 (第1/2页)
七分蜀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的监军。 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曾为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后来又当韩馥别驾,被韩馥表为骑都尉。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 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不但没有被袁绍采纳,反而被削弱兵权。 在官渡之战中,沮授提出缓进战术,不被采纳。在乌巢被烧前夕,沮授提出外表护粮,又不被采纳。在袁绍大败后,沮授被俘获,拒绝投降。后来,沮授欲回河北,事败被杀。曹操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三国演义》中,添加了袁绍囚禁沮授的情节。 汉灵帝年间,沮授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少有大志,长于谋略。曾为韩馥别驾,官拜骑都尉。 初平二年(191年),在韩馥打算出让冀州时,沮授与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劝谏说:“冀州虽然狭小,能披甲上阵的有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以一个外来人和正处穷困的军队,仰我鼻息,好比婴儿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给他喂奶,立刻可以将其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韩馥没有同意。 袁绍夺取冀州后,辟沮授为别驾从事,接着问沮授:“如今奸臣作乱,陛下四处漂泊。我家历代蒙受汉室恩宠,立志尽自己的力量和生命来振兴恢复刘汉天下。然而齐桓公没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业,勾践没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国。现在我想与您同心合力,共同使国家安定,您用什么计策匡正帮助我呢?” 沮授进言说:“将军不到二十岁就被朝廷重用,名声传扬全国。赶上董卓废立皇帝的时机,将军奋然生发忠义之心,只身一人骑马出奔,使董卓心裹恐惧。您渡过黄河向北,勃海的百姓稽首归顺。您拥有一个郡的军队,聚集冀州的人马,威势控制黄河以北,名声为天下推重。假使发兵向东,就可以扫除黄巾;还军攻打黑山,就可以灭掉张燕;掉转兵力向北,就必定捉住公孙瓒;以威势胁迫戎狄地区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四个州的地盘,网罗英雄人才,拥有百万人马,到长安迎接陛下,恢复在洛阳的宗庙,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不服从的人。凭藉这样的条件争决胜负,有谁能够抵挡!几年以后,建立功业并无困难。” 袁绍听后大为欢喜,立刻表沮授为监军、奋武将军(一作奋威将军),令沮授监护诸将。 兴平二年(195年)冬,汉帝刘协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沮授劝说袁绍:“将军世代担任朝廷宰相,历代以忠义辅助国家。如今天子流离,宗庙毁坏,但观察各州郡,表面托名义兵,实则图谋互相攻灭,未有忧虑心存国家关爱百姓的人。而且冀州城大体平定,兵士强大,士人归附,应当去西边迎接大驾,将皇宫安在邺县,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养兵马来讨伐不向王庭朝拜的人,有谁能够抵御呢?” 袁绍高兴,准备听从沮授的计策。颍川人郭图与淳于琼阻止说:“汉朝王室衰败,为时已久。现在想振兴王室,不也太难了吗?况且如今英雄同时兴起,各自占领州郡,联合聚集徒众,动辄有上万人,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接天子在身边,行动就要上奏,服从则权力太小,不服则抗命,这不是什么好办法。” 沮授说:“现在迎接天子,合乎道义,又合宜时机,如果不趁早决定,必有人先去迎接。权变不可失去时机,成功在于行动迅速,希望将军能够决定!”刘协的登基本来不合袁绍的意愿,所以袁绍没有采纳。 次年,曹操却在荀彧的支持下迎献帝迁都许县,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非常喜欢第三子袁尚,让他跟随自己身边治理冀州,准备作为嗣子来培养。[7]同时,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都督,沮授反对,认为是诸子分立是取祸之道,于是劝谏道:“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其他人只好罢手,这是因为兔子已经有了名分。选择继嗣,众人年龄相当则从贤德来决定,贤德相当则以卜卦来决定,这是古制。希望您接受前代教训,思考‘逐兔分定’之意。” 袁绍不从,说:“我要让四人各据一州,来观察他们的能力。” 沮授走出袁绍的府门,叹息道:“祸患要从此开始了!” 后来,曹操表拜袁谭为青州刺史,袁绍又任命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袁绍死后,袁尚、袁谭果然因争位而大战。 袁绍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沮授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同时“分遣精骑,抄
《民国时期原始部落》 群雄篇——沮授(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