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青涩春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吕不韦五岁那年,父亲重金聘来了一个曾经在稷下学宫游学三年的濮阳名士,给吕不韦启蒙讲书。父亲对蒙师只有一个规矩:“王道礼仪等虚玄之书,少讲不讲都可。时下诸般实用之学,多多益善!”濮阳名士原本便是杂学一派,东家此说大对脾胃,便十足劲头地盯着这个蒙童灌了起来。也是天赋根基,十年之期,吕不韦便对商、农、工、医、水、算等诸般实用之学大体通晓,对辩驳求证学问的名家、杂家与主流显学法家、墨家、儒家、道家也大体心中有数,若干名篇更能琅琅上口。
老师本欲再教十年,要将吕不韦教成天下一等一的名士。吕不韦也想再学十年,如苏秦张仪般纵横天下。不想父亲却坚执摇头:“此子有商才,通得实学即可,谁却要做名士?先父遗命不敢违,明年,他便是吕氏商社之长了。”
三十六年竟梦幻般过去了。父亲已经年逾花甲,他还好么?
“先生,庄门已闭,我该当先行通禀一声才是。”执事早已将车停在庄外,人却返回来一直远远跟着吕不韦转悠,见晚霞褪去天色黑了下来,便过来提醒。
“呵,不用。”吕不韦恍然笑了,“一支响箭即可。”
执事答应一声,大袖一扬,一支短箭便尖锐呼啸着飞向了庄门望楼的大红风灯。片刻之间,便闻望楼一声长呼:“少东信使到,大开庄门——”呼声方落,厚重的庄门便隆隆拉开,一座吊桥也同时嘎吱大响着悠悠放了下来,结结实实地轰然塌在了雪地上。
“且慢。”吕不韦对启动车马的执事一摆手,“跟着我走。”便大步上了吊桥。人车马刚过,便听身后吊桥已经嘎吱大响着悠了上去,望楼上也是又一声长呼:“信使高名上姓——”吕不韦高声答得一句:“西门老总事差遣,车马执事越剑无。”望楼红灯便左右三大摆:“信使入庄,庄门关闭——”吕不韦回头笑道:“越执事,日后回庄,便是如此这般,记住了?”车马执事点头道:“记住了。先生回归故里,却不显行迹,是……”吕不韦笑道:“并非故里有险。我若报名,今晚便休想安宁也。走了。”
这座吕庄虽是吕氏族业,住得却不仅仅只是吕氏四十余家,且还有依附于吕氏各家的田户百余家,加上各家仆役、全庄日常生计的十多个作坊的全部工匠,总共有三百余户两千余口。随着吕氏商社日见兴旺,吕氏庄园便建得小城池一般。若以战国寻常城池的规模——三里之城五里之郭,这吕氏庄园至少当得一座县城无疑。庄中三条大街十多条小巷,全是一色的青石板道,大街两侧更是多有老树参天。窝冬之季,日落而息,庄中灯火便极是稀疏,但借着厚厚积雪的蒙蒙白光,庄园的整肃格局还是清晰可见。
想到族人识得自己者已经不多,吕不韦便在雪地中悠悠漫步,领着车马走街串巷,拐得几个路口,便到了庄园正中的一片老宅前。显然是已经得到了庄门望楼的灯火信号,老宅大门已经大开,门厅亮着两盏风灯,一个须发雪白的老人正在阶下雪地里等候观望。
突然之间,老人愣怔了:“你?你是少东!”
吕不韦紧赶两步高声笑道:“相里老爹,我是不韦,识不得了?”
“果是少东也!”老人两手抓住吕不韦衣袖便哽咽起来,“十年也,老朽竟是老眼昏花了。”猛然回身高声吩咐,“少东回庄,老宅通明——”只听门廊一声答应,一声声传呼开去,片刻之间院墙内外便是灯火大亮。
“相里老爹,不韦当年多有轻慢,尚请老爹见谅了。”吕不韦深深一躬,老人连忙扶住,便又是一阵哽咽,“少东哪里话来,原是老朽迂阔迟暮,多年回思,老朽终是通明。少东若是自责,老朽便无颜苟活也!”
原来,这个相里老爹便是吕不韦初出商道时的那个抱账执事。自吕不韦带着出货执事避开他奔赴即墨做成了第一笔盐生意,这位颇有理财之能的大执事既抱愧在心,又大不服气。抱愧是对吕不韦,不服气却是对着那位年轻的出货执事。从此每有生意,这位相里大执事便与出货执事暗中较劲,出货执事自知资历尚浅,从来都是以忍以让,不与大执事发生任何争执,只是惟吕不韦之命行事。三年后,吕不韦全力承担了援助即墨田单的秘密商路,经常带着年轻干练的出货执事在外秘密奔波采货,抱帐大执事便更是愤懑了。一次,吕不韦随鲁仲连大货船去了即墨,留下出货执事在陈城继续采购一批兵器,约定两个月后立即装船运出,由吕不韦在之罘接货,再秘密运往即墨。但两个月后,货船竟杳无音讯。吕不韦大急,星夜兼程赶回陈城,才知是抱帐大执事拒付货金,理由只有一句:“铁兵
《阳谋春秋的四个版本分别是》 第2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