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8章 狗头金 (第1/2页)

凌城的牧清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阿拉奇县城南大街有家很出名的、喀耆老板开的哈拉布拉克烧烤城,菜品齐全、环境优雅、口味独具一格,口碑不错,是县城很多市民消费的首选场所。

这些金块就这样在这里被换成了烤羊肉串、馕坑肉、和着酒菜祭了五脏庙,甚至都没有为家人换回来一件像样的衣服。

也难怪,这些人压根就没有“理财”这种概念,今朝有酒今朝醉,呼朋唤友、大肆挥霍。

然后这几块狗头金被店主视为意外之财带回喀耆。

其中一块变成了家人手腕上的手镯、手指上的戒指、脖子上的项链、耳朵旁的吊坠,还被老婆嫌弃纯度不行……

买椟还珠、人参当成萝卜干----不识货。古人创作成语有道理、诚不我欺,这就是“暴殄天物”吧。

原本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还是有一块狗头金费尽周折、几经辗转流进了帝京潘家园古玩圈子,被文物贩子盯上了。

哈拉布拉克烧烤城的喀耆老板还算是见多识广的,知道这是天然的狗头金。一次在朋友面前炫耀时,被一个熟人死缠烂打地以5万块钱的价格买走了。

然后按照成品饰品金的价格卖给了一位开金店的老板。

显然金店老板是识货的,不然也不会以饰品金(零售价)的价格购进来。

再后来这块狗头金出现在京都潘家园文玩市场,被有心人高价买走。追根溯源,一路跟踪到了阿拉奇县。

我不是盗墓贼,也不是文物贩子,这些东西不懂。只知道后来许多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就这样被绳绑索捆、肩扛怀抱、马拉车拽、部分山洞遗址环境破坏殆尽,面目全非。

侥幸的是因为地处西北边境高海拔山区,交通极度不方便,托什那棱大峡谷又在无人区,就算发现了这些东西,要想在严格的盘查之下顺利地拿出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有消息称,当时盗墓江湖上被称为“南郭北姚”的“关外第一盗墓高手”的风水大家姚师爷姚文忠、“南派水洞大师”郭炳霖曾经联手参与,但是姚文忠伏法后供述的卷宗,涉案金额五个亿,并没有提到阿拉奇山洞遗址这件事。郭炳霖此次事件后金盆洗手、至今逍遥法外,没有人知道他在哪儿。

姚文忠的资料是公开的,本名姚玉忠(远没有姚文忠这个名字响亮),1962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小学文化。其父是当地出名的风水师,在父亲的潜心教导下深得真传,精通风水五行、擅长观察天象、分析山水地脉、查看风水运势。

据说此人利用风水术,踩点、摸地形、寻找古墓,一找一个准。被称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大盗墓贼,国宝级文物“红山玉猪龙”就是从他盗墓赃物里找回来的。

对于出土的古文物,怎么验证它的年代,背景,出处,最简单的方法是查找器物本身的铭文,如果能找到铭文,对照历史留存下来的文史资料,一步步推测。

比如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司母戊大方鼎青铜器(重达1665.68斤),依据是鼎腹内壁上有“后(司)母戊”三个字的铭文,结合史料,推测出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至今应该叫“司母戊”、还是叫“后母戊”仍有争论。

或者这个遗址已经确定是哪个时代,谁的墓葬,里面的东西都可以认为是这个时代。可是如果找不到铭文,也不确定年代,主人,目前的技术就只能靠碳14来证实了。

事后证明,山洞里这些东西,几乎横跨了长达几十个世纪的产物,最早的物品有可能十万年前就出现了。已经超出了现代人的认知天花板,只能被定义为现在不被业界专家们接受的“史前文明”,最晚的应该也在中原地区的商周时代,比三星堆文明又早了不知多久。

有人认为,到现在我们连夏朝的东西都没有发现,几万、十几万年前的东西还能保存下来吗,不被降解吗。或许和多少个世纪以来冻土隔绝,没有空气有关吧,我也解释不了。

处于某种条件下应该是可以保存至今的。有关资料显示,西澳大利亚海域发现的人类活动遗址,国际考古团队在二十多米深的海底成功提取到269件工艺品,有专家论证应该在距今七万年前到十万年之间。

青海白公山铁管,直径40厘米的铁管,被认为是距今十几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到底多少年了(也有说法属于外星人遗址,感觉有点扯淡)。

既然这些物品能被找到,说明这些物品经历数万年仍然没有被降解

《芳草如茵的茵的意思》 第18章 狗头金(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