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祀夏禹庙 (第1/3页)
五指云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贞观十二年,二月乙丑。大唐的官道上,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在行进。春风轻拂,道路两旁的田野里,麦苗青青,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随着微风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大自然用它那温柔的笔触在大地上绘制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春日的映照下,仿佛披上了一层淡绿的薄纱,朦胧而富有诗意,恰似一位娇羞的佳人,半遮半掩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唐太宗李世民率领着一众随从,正向着陕州进发。他端坐在华丽的车驾之中,神色庄重而肃穆,目光透过车窗,望着这片大唐的山河,心中满是对先祖功绩的崇敬与对江山社稷的思量。此次出行,每一步都承载着他对国家的责任与期望,他深知这盛世来之不易,而对先人的祭祀,更是一种对传承与庇佑的祈愿。他就像一位领航者,时刻审视着大唐这艘巨轮的航向,期望借助先祖的力量,让它稳稳地驶向更辉煌的未来。
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位皇子也跟随在队伍之中。李承乾骑着马,身姿挺拔,他不时地眺望远方,心中暗自思索:“此次父皇前往祀夏禹庙,定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夏禹治水,功盖千古,其精神犹如明灯,照亮着我大唐前行的道路。我身为太子,需在这祭祀之中领悟父皇的深意,彰显出对先祖的敬重与对大唐未来的担当。这一路,就像是我走向未来天子之位的试炼,我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像那苍松翠柏,傲然挺立在这大唐的天地间,无论风雨如何侵袭,都坚守自己的位置。”
李泰坐在舒适的马车里,车内堆满了各类典籍。他趁着旅途的闲暇,仍在翻阅着书卷,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与古圣先贤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心中暗念:“这夏禹庙之行,定是一场文化与礼仪的盛事。我若能在祭祀之时,展现出对夏禹功绩的深刻理解,对祭祀礼仪的精通,定能在父皇面前大放异彩。这知识就是我的利器,我要像那精心磨砺宝剑的剑客,在合适的时机,拔剑出鞘,惊艳众人。我得好好准备,可不能让这个绝佳的机会从我手中溜走,说不定这就是我迈向皇位的重要一步呢。”
李治则好奇地东张西望,他被这春日的景色深深吸引。他对身旁的侍从说道:“这外面的景色真美啊,比皇宫里的花园还要好看。不知道那夏禹庙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很壮观呢?是不是像传说中的天宫一样,有着各种神奇的东西?”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纯真与期待,如同一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鹿,在这大唐的山水间欢快地探索着未知,对即将到来的祭祀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当队伍行至陕州,李世民下令在陕州暂作休整。陕州城内,百姓们听闻天子驾临,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圣颜。街道两旁人头攒动,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眼中满是对李世民的敬仰与对大唐的热爱。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老人们则激动地抹着眼泪,仿佛见到了心中的神明。
李世民站在行宫之中,望着窗外热闹的景象,对三位皇子说道:“朕此次前来陕州,祀夏禹庙,乃是为了缅怀夏禹之功,祈求其庇佑我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我等世代传颂。这夏禹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只能仰望,他的精神如同山间的清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们大唐的子民。”
李承乾恭敬地回应道:“父皇所言极是。夏禹之德,犹如繁星璀璨,高悬于历史的天空,为后世指引方向。儿臣定当以夏禹为楷模,在日后治理国家时,心怀天下,鞠躬尽瘁。这祭祀之礼,儿臣也定会用心参与,不敢有丝毫马虎,就像那虔诚的信徒对待神明,以最诚挚的心,表达对先祖的敬意。我得好好表现,让父皇看到我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潜质,可不能被弟弟们比下去了。”
李泰也急忙说道:“父皇,儿臣近日研读诸多古籍,对夏禹治水之事颇有心得。儿臣以为,夏禹不仅治水有功,其在治理天下时,所推行的诸多方略,亦对如今的大唐有着借鉴意义。比如他划分九州,使得天下治理井井有条,这就像我们大唐现在的州县划分,若能进一步优化,定能让政令更加畅通。儿臣期待能在祭祀之时,与父皇和诸位大臣分享一二,让这祭祀之礼,更添文化的厚重与智慧的光辉。这就如同在盛宴之上,献上一道独特的佳肴,为这盛事增添别样的风味。我这一番见解,肯定能让父皇对我刮目相看。”
李治兴奋地问道:“父皇,那我们到了夏禹庙,是不是要给禹帝献上很多好吃的呀?像皇宫里的糕点和水果那样。是不是还要给禹帝表演歌舞呢?就像我们在皇宫里看的那样。”他天真无邪的话语引得众人一阵轻笑,仿佛一阵春风吹过
《天皇的妻子》 第128章 祀夏禹庙(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