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61章 哪有用族谱和祖坟做惩罚的? (第1/2页)

江边人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天赐的话,让朱元璋一瞬间便觉得如坠冰窟。 是啊,当年大元虽然一统九州,却定都北平。 整体上来说,南方当然要少遭受更多的祸乱。 况且,自唐开始,华夏中心便由北向南,缓慢偏移。 直到宋朝天子南逃,侧面帮助了南方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如今大明初立,朱元璋更多的重心也在南方,此时此刻的南方相比于北方,无论是教育者的数量还是教育质量,那都不是远超北方,而是吊打北方。 一旦开启科举,到时候莫说一纸榜单只有一两个北方人,甚至很可能出现全都是南方人的结果。 五胡乱华、唐朝十乱、宋帝南移、元定北都,这种种历史上发生的事,无不让现在的大明帝国呈现出南北分治的情况。 朝堂之上,北人很少,北人中还有一部分是蒙元和其他部族的降将。 而在地方上,朝廷派出的则都是南方士子。 如果这次恩科结束,录取的全都是南方人的话…… 朱元璋瞬间便想到了恩科之后,大批南方宗族的后人进入朝堂,在朝廷中凝聚成以宗族为首的小团体,出现诸如现在的勋贵集团、浙东集团等内部党政的情况。 朱元璋为什么敢利用党政?那是因为他是开国皇帝,那是因为他手握绝对的兵权,所以他朱元璋才能随意操弄内部争斗。 可是如果是后代呢?别看朱标此时已经名声在外,又是正规太子,群臣全都向着太子。 可是一旦他朱元璋死去,甚至等朱标也死去,这埋在朝堂中的隐患,他的好孙子能治得了群臣吗? 所以,内部的争斗可以,但是只能是开国的勋贵和后起的百官之间争斗。 绝对不能是后起士子分裂成各个小团体,然后搅乱大明的内部。 朱元璋立刻眼神变得犀利,一拍桌子:“把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还有刘伯温叫来。” 随后朱元璋又看向张天赐:“天赐,你可有解决的办法?” 张天赐摇摇头:“一开始我想着,不如按照户籍分设,后来一想,现在这个时候,能读书的家中都有不少钱财,对他们来说贿赂官员改变户籍地那可太简单了。” “后来微臣又想到南北分卷考试,但是仔细一琢磨,这南北分卷也挡不住那群士族北移的结果。” 这时,李善长、胡惟庸和刘伯温三人过来。 朱元璋是老大,总不能让他亲自讲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这事还是张天赐率先发现的,所以只能让张天赐讲给三人。 听完张天赐简述,李善长认同的点点头:“确实如此,甚至都不用猜测,微臣认为到时候榜单十中有九皆是南人,便是有北人,那也是榜单末尾罢了。” 胡惟庸则转着眼睛不说话,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刘伯温则一直皱着眉,这时候说道:“南北分卷不可,这户籍录取也不可……或许可以试着做出限制?” “比如,南北分卷之后,南方卷考上来的便去北方,北方则还是守在北方,以支援北方少文的现象。” 朱元璋听到后眼前一亮,同时张天赐也忽然来了灵感,接着刘伯温的话继续说道:“不行,还不够狠!还是会出现南人顶替北人名额的事。” “我看不如,朝廷直接在每个府规划出一片地方,北卷考试上来的,便将祖坟迁移到府处,当官则轮换到南方去。” “而南方的士子,则一半留在南方,一半分到北方,以此加快南北合融。” “此举,可让南方士子不敢改户籍,毕竟改了户籍之后万一考上,那他的祖坟也要迁移到北方,如果他敢假认别人爹当祖宗,他的宗族内部就能将他掐死。” 朱元璋和李善长闻言真是嘴角抽搐,二人心中一齐暗骂一声【好毒的计谋】。 北方宗族势力因为蒙元战乱,所以相比于南方的宗族势力更加分散,也只有山东的宗族会和南方差不多。 而在南方,宗族势力可以说是大行其道,俨然一副国中之国的景象。 一旦让这些宗族士子上了朝堂,一定会出现抱团取暖的情况。 而北方的士子相比于南方的士子则更加独立,但是缺点却是团结性较差,即便抱团也不会成为南方士子那样的政治集团。 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朝廷中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多是一件好事,分散的北方人和团结的南方人互相内斗,底层官员互换南北促进融合,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而张天赐这套计策唯一的缺点便是……这计策也太毒了,用祖坟压制你,敢贿赂官员换户籍,那朝廷就敢让你的祖坟从南跑到北。 这哪个士子能愿意,而且万一被发现了是换户籍考上的怎么办? 为了考上当官,去贿赂官员,那可是重罪。 就算你想办法买了一副假的祖坟去迁移,那你日后每年都要去把别人当祖宗,你看看供养你读书的宗族,答不答应你去拜别人。 所以说,张天赐这一波直接利用了汉人文化中的祖先崇拜、重视孝道、宗族团结三个特点,完成了对南北学子的科举公平。 现在仅剩的问题便是,这么歹毒的计谋,要用谁的名头去干? 朱元璋先是看向刘

《大明的工业帝国 小说》 第61章 哪有用族谱和祖坟做惩罚的?(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