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30章 太医院的惨叫 (第1/2页)

江边人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天赐轻咦一声,其实按照他的推测,飞机早就应该可以上天了,只是不知道陶成道是不是因为身体内的“完美主义”在起作用,导致陶成道一直没有做相关的实验。 现在陶成道说自己的飞机研究成果只完成了一半,居然没有继续研究下去,这倒是让张天赐感到非常离奇。 见张天赐满眼的疑惑,陶成道说道:“害,倒不是飞机不行。我听你话,将飞机上的汽油内燃机改换成结构更简单的汽油发动机,传动也去掉了电驱,简化成了链条传动。” “只是……我上个月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比动力源和传动方式更加严重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大明的飞机只能是一件摆设。” 张天赐闻言目光一凛,心中暗道,难不成是材料问题?还是说有什么自己没注意到的地方? 只见陶成道这时挠了挠头发,略显尴尬的说道:“其实这么说也有点危言耸听的感觉,实际上是燃油没了。” 一听陶成道说这话,张天赐被呛得咳咳两声。 刚才听陶成道说道那么严重,张天赐还以为是什么特殊问题,谁知道居然是油没了。 大明之前的燃油,都是从一些山沟沟里找到的自然喷出的原油,而制取也是从实验室中制取的。 这点燃油或许足够陶成道做实验用,但是如果想要用来大规模使用,那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去年不是派出寻找石油的人了吗? 现在都六月了,人怎么还没回来? 倒不是张天赐不知道新疆有多大,主要是张天赐已经将大致的区域,以及这块地方的特征点都告诉了探险队的人。 按理来说,有标志地,有大侄范围,还带着老朱的“通关文牒”,应该不会遭到什么不长眼的部落袭击。 而且,目前电话已经铺设到了山西境内,如果他们回来,应该会认识电话这种东西吧? 毕竟他们中也有科学院出身的人,应该也会认识电话。 听陶成道说完,张天赐这时才注意到,周恒和王威面前摆着一个大机器,机器为圆筒造型,后面连接着蒸汽机带动的旋转齿轮。 在圆筒上,开了一个口子,外边也加上了正梯形的入料口,内部有一个圆柱,圆柱外有一圈螺旋纹路。 只见周恒和王威二人一用力,抬起一大袋子的稻米,将麻袋打开,稻谷便倾泻进入到了进料口里面。 随着机器的运转,顶端的出口处,稻谷开始如同水流一样涌到了管道外。 张天赐看的震惊不已,心想这还是头一次,没有自己的指导,这群人自己也能发明出了有用的机械。 再看这机器的造型,这不就是后世一些小农场主常用的,便携螺旋吸粮器吗! 张天赐没有想到,被自己遗落在工业图谱角落的吸粮器,就这么被王威和周恒二人,通过螺旋桨获得灵感,给发明了出来。 张天赐目光逐渐深沉,看向这吸粮器。这吸粮器真好,可以说是方便了农民运输粮食。 不过,现在的小农经济,农民可用不起这机器。 而对于商贾和朝廷来说,只有吸粮器,反而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现在的粮仓和后世看到的储罐粮仓可不一样,现在都是提前称装好,一袋一袋的堆在粮仓里的。 左思右想,张天赐想到最后还是摇摇头。 这东西确实方便,但是对于商贾或者朝廷来说,为此刻意建造一个机械化自动化的粮仓,反而是得不偿失的事。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人工便宜的离谱。 修筑水坝大桥的民夫,一天二十个铜板,港口搬运货物的力工,搬运一袋也不过三个铜板。 看似低廉的人工降低了大明商品的物品价格,可是实际上他们在销售的时候,一分钱都没有降价。 本应该属于民夫的利益,全都落入到了商贾的口袋。 到头来,民夫没得到钱,贸易的价格也没降低,最后只有商贾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你二人想想,根据这个原理制作个抽水装置,运粮的作用暂时用不上。” “虽然海贸中,对于运粮船可能用的到,但是南洋那些盛产粮食的国家没有配套的设施,暂时只能先搁置。” “等到我大明在南洋也建起港口时,这吸粮器才能派得上用场。” “不过你们可以把图纸和原理写出来,先去到户部申请一下专利,免得日后被人仿冒了,没办法追究责任。” 吩咐完这些,张天赐便打算去太医院看看。 主要是好奇,冶铁部、化学部和太医院,他们三怎么会没事混在一起。 来到太医院,还没等进去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的呜咽和哀嚎声。 听到惨叫声,张天赐心中暗想【卧槽,他们在做什么?尼玛诏狱都没这么吓人!】 随着小御医的指引,张天赐来到太医院内部。 只见太医院不知道什么时候进行了扩建,中间多了一大块空地。 这空地上搭着一个用铁皮和木头制作的棚子,棚子周围都是卷起来的帘子。 走近一看,只见棚子下面,摆着一个挨着一个的木床。 这些木床上一个又一个囚犯,被牛皮筋绑在木床上,每个人都发出痛苦的

《大明的工业帝国 小说》 第130章 太医院的惨叫(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