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开盖有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令奈斯比特感动得热泪盈眶。”王巍说。
奈斯比特最终下定决心要书写中国。王巍帮助联系了时任天津市长的戴相龙,戴相龙与奈斯比特见面后,欢迎他到天津建立研究所。正好,接洽此事的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是天津财经大学校友,于是“奈斯比特中国研究所”就在2006年落户到了天津财经大学。“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奈斯比特不仅是一个个体,在大百科全书中,他还是一门学科。他退休很多年,许多事情都不做了,这相当于重新启动了这门学科,并且把它移植到了天津。”王巍说。
“中国大趋势”项目随之启动。项目团队由天津财大和南开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组成——天津财大的王育琨博士和南开大学的周云波博士、吴帆博士作为项目组的三位中方主任,20多位来自两个学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负责资料收集等基础工作。
“任何社会变化都是从底层开始的”
项目组需要做的就是搜集报纸信息,摘编并翻译成英文,提供给奈斯比特。周云波和吴帆则负责把关。吴帆介绍说,在奈斯比特指导下,项目组选择了100多个城市的报纸,“有的是省会或经济发达城市,有的则是二三线城市。考虑到内容覆盖面的广泛性,最后选择的大多是各地的日报。”奈斯比特对于素材的选择有明显的奈氏风格。
“首先,他不要国家级的报纸,而是用一些地方的报纸。他希望更多地了解自下而上的变化,看老百姓的想法,变化在哪里。”吴帆说,“他认为在看上去不是那么轰轰烈烈的变化中,可能蕴含着真实的趋势。”“他的思想观念是,任何社会的变化都是从底层开始的,不同的小故事就可以拼成一个发展趋势。”
周云波说,“他当年的《大趋势》就是这么写的。”其次,奈斯比特不要带有倾向性的报道。“一些深度报道的媒体就没有选,因为他要的仅仅是事实性的东西。我们一开始会把点评和评价性的内容给他,但他说不需要这种先入为主的判断。比如广州市政府今年承诺解决多少百姓的住房问题,他不要这种‘承诺’或‘将要’的东西,他要的是年底兑现了多少。”吴帆说,“这是他能保持客观的一个基础。”
“他的独特之处是善于对碎片化的信息作出整合。报纸上的信息是比较零散的,涉及各个方面,覆盖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经济政治改革,但他能够从碎片中找到规律性。”吴帆说。奈斯比特分析法尽管年事已高,但是在吴帆看来,奈斯比特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敏锐度。“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细节中,他能够看到趋势。”
改革越多,中国模式越有效
选取负面报道比较少的党报作为素材来源,能否保证此书的全面性?奈斯比特说,他的结论并非完全建立在报纸的报道上,“我和妻子去了中国许多地方,与中国各个阶层的人交谈,并且也参考西方对中国非常尖锐的报道。”
尽管如此,书的整个基调仍然对中国褒扬有加,甚至不乏溢美之词。全书分析了支撑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解放思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这八大支柱中蕴含着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奈斯比特告诉记者。
他眼中的“中国大趋势”可总结如下: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纵向*”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资本主义这一所谓的“历史之终结”,只不过是人类历史道路的一个阶段而已。奈斯比特坚定地相信“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世界。“对别的国家来说,改革越多,中国模式越有效。”
定居中国想在天津买房子
奈斯比特格外重视教育,他认为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这方面,他向中国提出了善意的建言。《中国大趋势》认为,中国能否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体制的转变,必须把学生从家长制、以考试为中心的体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独立思考。如果教育和其他机构依然坚持等级森严的家长制,那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的教育体制过于强调死记硬背,非常重视考试成绩。“这可不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沃土。”
与此相关的是中国人的“面子问题”。约翰·奈斯比特在书中描绘了一个有趣的场景:一家公司老板训斥一位工作出问题的员工。在美国,被训斥的员工乔走出老板办公室可能会嘀
《中国未来10年的大趋势》 第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