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09章 完结 (第1/2页)

我有钱我有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水浒传》这部奇书以北宋末年为画布,塑造了一群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入挖掘人性幽微,蕴含着儒释道多元文化精髓,展现出非凡的叙事与语言造诣,无愧为一部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的鸿篇巨制。

宋江,身为梁山核心,“孝义黑三郎”“及时雨”的名号彰显其江湖威望。于郓城时,他为百姓排忧解难,资助贫困,对待兄弟赤诚相待。听闻晁盖等人劫生辰纲被通缉,他心急如焚,不顾危险通风报信,尽显侠义。

可宋江自幼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内心深处渴望为兄弟们谋正统出路。在梁山发展壮大之际,他力主招安,哪怕面对李逵等兄弟的强烈反对,也未曾动摇。他认为,只有归顺朝廷,梁山众人才能摆脱草寇骂名,光宗耀祖。

他召集众兄弟说道:“兄弟们,咱们虽在这梁山快活,可终究被人称作草寇。如今朝廷招安,是个难得的机会,能让咱们为国家效力,青史留名。”这一“忠义两难”的抉择,将其性格的复杂性展露无遗,也深刻影响了梁山的命运走向。

再看武松,景阳冈打虎让他声名大噪,展现出勇猛无畏的气魄。但武松并非只有鲁莽的一面,为兄报仇时,他先搜集证据,告官不成后才手刃西门庆与潘金莲,行事有理有据,尽显精细。

在孟州,他受施恩恩惠,醉打蒋门神,看似江湖义气,实则是对“义”的坚守。可当他发现施恩与蒋门神争夺快活林背后是利益纷争,并非单纯的正义与邪恶对立时,武松内心的价值观产生动摇,这一情节进一步丰富了他的人物层次,使读者看到一个在复杂江湖中不断摸索、成长的武松。

《水浒传》是北宋末年社会的真实缩影,全方位呈现出那个时代的腐朽与动荡。朝堂之上,以蔡京、高俅、童贯为首的奸臣集团一手遮天,他们卖官鬻爵,公然将官职明码标价,朝堂成了他们的交易场所。各级官员为求晋升,纷纷搜刮民脂民膏,贿赂上级,导致官场乌烟瘴气,政令不通。

底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智取生辰纲”为例,梁中书为给蔡京贺寿,搜刮十万贯民脂民膏,这些钱财皆是百姓的血汗。

而晁盖、吴用等梁山好汉劫取生辰纲,看似是江湖劫案,实则反映出百姓对统治阶层贪婪剥削的无声反抗。

在地方,恶霸横行乡里,治安混乱。西门庆在阳谷县仗着财势,肆意妄为,与潘金莲通奸并毒杀武大郎,却能逍遥法外。

武松为兄报仇,只能以私刑解决,这深刻揭示出当时法律体系的崩坏,普通民众在恶势力与腐朽司法面前的无助与绝望。

梁山受招安这一情节,将朝廷的黑暗展露无遗。朝廷招安诏书初下,那钦差大臣趾高气昂,带着一帮随从,来到梁山。诏书宣读时,言辞傲慢,丝毫没有对梁山好汉的尊重,只将他们视为待招安的草寇,仿佛招安是对梁山众人的莫大恩赐。

宋江满心欢喜,率领众兄弟跪地接旨,可李逵在一旁越听越气,突然跳起来,一把夺过诏书,撕得粉碎,大声吼道:“这鸟诏书,写的都是些什么屁话!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俺们在梁山好好的,凭啥要去受那朝廷的鸟气!”

他又指着钦差大臣的鼻子骂道:“你们这些朝廷的狗官,平日里欺压百姓,如今还想把俺们骗去当你们的奴才!”

宋江见状,大惊失色,急忙喝令李逵退下。可李逵哪里肯听,还要冲上去揍那钦差。其他兄弟如鲁智深、武松等人,虽没有李逵这般激烈,但脸上也都露出不满之色。

鲁智深嘟囔道:“这招安之事,俺看没那么简单,朝廷怕是没安什么好心。”

朝廷招安的条件也尽显其荒诞与傲慢。要求梁山好汉们必须即刻解散山寨,所有人员听候朝廷调遣,却对梁山众人的未来保障只字不提。

对于曾经与朝廷作对的梁山,没有丝毫安抚与诚意,只想着如何将这股强大的力量收为己用,继续为其腐朽统治服务。

之后,朝廷派梁山好汉们南征北战,去征讨方腊等势力。这背后其实是朝廷的借刀杀人之计,想让各方势力相互残杀,以巩固自身统治。

梁山好汉们在征战中死伤大半,宋江等人却还对朝廷抱有幻想。当宋江被奸臣用毒酒害死时,他才如梦初醒,可一切都已太晚。

这招安之举,如同一场闹剧,充分证明了黑暗朝廷的遮天蔽日,他们根本不在意梁山好汉的死活,只把他们当作维护统治的棋子。

《水浒传》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儒释道三家思想相互交融。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在

《水浒传精讲合集》 第109章 完结(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