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7部分 (第1/4页)

冷如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便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但是,这只是小说家的虚构而已。

首先,刘备的二位夫人当时在曹操手中不假,但是关羽当时是偷偷离开,不可能还有机会带上刘备的二位夫人。

其次,“过五关”这个情节设计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地理方位混乱。当时关羽从哪里出发?当时曹操应该在延津以西或者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而且是官渡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曹操在延津以西诛文丑之后,迅速进行战略转移,南退至官渡。

那么关羽要到哪里去?袁绍当时率主力军推进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在官渡以北),这时的刘备,应该就在阳武。《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

官渡到阳武,直线距离,也只是40公里!关羽骑着马,一个中午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然而,罗贯中却让他首先通过东岭关(虚构的地名),接着又折向西北,奔波一千多里,走到洛阳,绕个大弯,又折回东方,经过汜水关、荥阳,最后再到达白马。罗贯中为了关羽的性格逻辑,牺牲了地理逻辑,把关羽写成了一个“路痴”。

还有,“斩六将”的六将,在历史上未见记载,很可能是只是小说人物。而且,罗贯中对这六将的塑造也有问题。比如,东岭关的孔秀,洛阳城的韩福,要阻挡关羽通行,只需把城门一闭,就能叫关羽无可奈何,他们却偏要出城送死,仿佛都活腻了。

关羽放下功利,捧着那份曾经的诺言,揣着那份真挚的友情,走过岁月,走过历史,他的足音,在人们的心里已是永远的空谷回响,千年万年,千里万里。我们又何必计较“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是否真的发生过!

不必计较什么是历史的真相,对美好的向往,才是最真的真相。

三 风光日子

那个在风雨中留在你身边的人——

关羽回来了,刘备的信心又爆棚。刘备深知袁绍难成大事,早晚会被曹操消灭,刘备不想让弟兄们和自己一起成为袁绍的殉葬品。刘备就想脱离袁绍,成为独立实体,“阴欲离绍”。建安六年(201年),早已出神入化地掌握江湖骗术的刘备,轻而易举地骗到了到荆州游说刘表联合抗曹的出差机会,从此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回到中原,直到死。

已届不惑之年的刘备,走遍中原和冀州,也没混出什么名堂来。天下虽大,曾经的大桑树民兵连却仍无立足之地,成了大桑树游击队。不过,好在大桑树游击队里有关羽和张飞两位兄弟。

有兄弟,就有天下。

这一年的九月份,大桑树游击队在刘表那里谋得了安身之地。从此,关羽随着大桑树民兵连在荆州度过了虽然始终低人一头但是还算是安稳的七年。

每天,关羽照镜子,理胡子,读《春秋》,日子就像长江水一样流淌,再也不会回来。兄弟厮守,情投意合,也算美事一桩。

可是,生活中总是有意外,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征荆州,战争是不可避免了。关羽再也不能专心地照镜子理胡子读《春秋》了。就在关羽准备大战一场时,意外又发生了:刘表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束手投降,曹操探亲一样地进入荆州。刘备只得带着大桑树民兵连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刘备在逃跑方面已经很有经验了,他周密地安排好了这次撤退。他是信奉“不能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分散理论的,他把大桑树民兵连一分为二:一队走陆路,一队走水路,陆上,水上,互相呼应,敌人攻水路,陆路支援,敌人攻陆路,水路支援。刘备算得上是中国较早施行水陆立体作战方案的。

先前刘表送了一些兵,支持刘备组建了大桑树水军,刘琮投降曹操后,许多不愿意投降的襄阳、樊城一带的荆州水军,纷纷转投大桑树水军,大桑树水军规模迅速扩大,在刘备准备南撤时,大约已有七八千人。因为大桑树水军的存在,大桑树游击队升格了,但是还没有根据地,所以不能像在徐州时那样叫大桑树军区,只能叫大桑树军团。

刘备打算从樊城撤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市)。陆路由他亲自率领,谋士有诸葛亮、徐庶等人,大将有张飞、赵云等人,随行的有数千“大桑树士兵”——还有十万随行的百姓。

刘备毫不犹豫地把大桑树水军——大桑树军团的半壁江山交给关羽,让他带领着沿汉水南下,前往江陵会师。刘备这次的选择,比在徐州选择下邳堂主时还干脆——信任关羽,已经不需要理由。

几百艘战船,在寂寞中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儿》 第4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