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冷如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和张郃一起投降,也同时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因此,曹操当时对张郃并无特别青睐。
曹操给张郃超级大礼包,真正的原因是张郃先给了他一个超级大大礼包———官渡。乌巢被烧,袁绍失去的仅仅是粮草,主力还在,元气未伤,军中余粮,支持数日应该不成问题,袁绍完全可以利用这几日退回冀州,进行休整,卷土重来也是有可能的。众所周知,乌巢只是被瞬间烧毁,而袁军兵强马壮,顿时土崩瓦解,确实让人觉得有点儿奇怪。难道,这里面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同样让人纳闷的是,归顺曹操之后,张郃什么也不做就拜将封侯,又是为什么呢?
一个大胆的推想产生了:是张郃使袁军主力不战而溃。首先,曹操一见到张郃,给他的封赏,就远远超过身经百战得到的封赏,这就说明张郃当时是立了大功的,当时的大功,只能是破袁。其次,张郃在得到曹操封赏前,并未以曹将身份上战场,所以,张郃的“破袁”方式只能是以归附曹操的形式使袁军溃败。再次,张郃是率领袁军主力部队投降曹操的,曹操得以不战而胜。张郃建议驰援乌巢被否后,张郃干什么去了?曹操火烧乌巢时,张郃干什么去了?张郃能够连连给袁绍献计,说明张郃也是袁绍信任的人,加上张郃的个人能力,肯定会被袁绍重用。袁绍不听张郃建议,只派一小股骑兵援救乌巢,而派重兵攻打曹操大本营。颜良、文丑已死,袁绍派谁带领寄托了自己全部热望的重兵呢?袁绍派的人是张郃、高览。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被誉为“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已经指望不上了,那就只有把重兵交给张郃和高览来带领。当然,张郃、高览二人,张郃说了算。
现在人们提到官渡之战,总是想到火烧乌巢的那一把火,其实,单凭一把火,能烧退袁军吗?毕竟,袁军虽然是由一个草包带领的,但是也不是纸糊的。火烧乌巢之后,曹操仅仅是掌握了战场的主动,还不到凯旋的时候。甚至,兵强马壮的袁军,要是缓过气来,来个困兽犹斗,曹操本来就缺少军粮打算退兵的,这时,刘备若再趁火打劫,谁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一盘棋,我们往往只欣赏到那电光火石的一两步。其实,电光火石之后的收官之战同样惨烈。一盘棋,没有任何一步是无关紧要的。读《三国演义》,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桥段,可是单纯有“段”能成“桥”吗?
火烧乌巢后,曹军虽然未有多少伤亡,但是毕竟兵力微弱,加之新胜,将士骄惰,骄兵必败。这时如果深谙军机的张郃半路迎击,哀兵必胜,虽说攻不下大营,但是半路搂草打兔子,应该是可以的吧。如果这一假设成为事实,官渡之战的走向,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的。
张郃勒马驻足,摸了摸,那本《诗经》还在。以他的智慧,应该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一粒重要的筹码,曹操在左,袁绍在右,他已经左右着官渡之战双方的胜败。张郃马鞭一指:乌巢!曹军乌巢得胜,凯歌而归。突然,他们发现前面尘烟滚滚,前面有大量部队!歌声停止了,每个人都紧张起来。很快,情报明确了:张郃和高览率领重兵挡在前面。不是迎击是迎接,张郃就这样归附了曹操。当看到张郃军队的铁马铁甲反射着刺眼的阳光时,暗自心惊:若是这支部队真的阻击自己,那还真不好收拾。
可是,现在这支部队归自己指挥了,同时归自己指挥的,还有这支部队的主将张郃、高览。张郃的地位比高览高,做决定的也该是张郃了。想到这里,曹操不禁在内心暗暗感谢张郃八辈儿祖宗。就这样,张郃在官渡之战为曹操立了别人无法相比的“大功”,所以,他刚刚归附曹操就受到了格外恩赏。张郃是在对袁绍的绝望下归附曹操的。
张郃是一个有志青年,被朝廷应募讨伐黄巾军,不几天就成为韩馥手下的军司马。袁绍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自杀。故土难离,张郃就率领部队归附了韩馥的继任袁绍。后来,张郃参加了与公孙瓒的斗争,立功多,被提拔为宁国中郎将。应该说,袁绍对张郃还算是够意思,也给岗位,也给职称。可是,一个“爱乐儒士(喜欢儒士)”的人,更多的受了“济世为用”思想的浸染,秉着儒家的忠诚思想,他更想帮助袁绍成就一番霸业。
春风能吹得开花朵,但是吹得开枯枝吗?满腔热情的张郃,一次次被袁绍兜头浇上冷水,心,冷了。他只有选择离开。张郃翻开《诗经》,又开始了雅歌的吟唱,不过,这一次,是在曹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冀州啊,让我爱又让我恨的故乡,我走了!
二 镇守汉中
当雅歌将军遭遇白地将军———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小说》 第3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