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部分 (第1/4页)

痛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据称,利弗莫尔带领一群人狂卖高价证券……》。媒体把他称为“滥赌之徒、职业大熊、专事逆市掠夺的强盗”。无数人不断地辱骂他、诅咒他,希望他早点去死,还有人给他写信威胁要把他干掉。

十一年之后,人们的诅咒变成了现实:杰西·利弗莫尔死了。不过他死亡的原因不是操纵市场所受到的惩罚,正好相反――是由于他无法操纵市场。

在屡次从卖空中获取暴利以后,利弗莫尔的信心大大的膨胀了,似乎连他自己也相信了他可以操纵市场。他没有象1907年那次那样见好就收,而是在1931年到1933年之间,在股市已经从1929年的最高位下跌了超过60%的时候,仍然拼命卖空,希望继续从股市下跌中赚更多的钱。这个时候市场看起来是那样脆弱,而坐拥亿万资产的利弗莫尔看起来又是那样强大,但是他最后还是败给了市场,不仅把赚到的钱亏得精光,还欠下了数百万美元的债务。

终于,在1940年11月,他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在一家小旅馆的房间里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留下遗言:“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

当他的操作顺应市场趋势的时候,市场可以把他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亿万富翁。当他违背市场趋势的时候,即使他手里的钱增加了上万倍,市场也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他毁灭。

杰西·利弗莫尔的自杀彻底终结了他可以操纵股市的神话。作为股市崩溃的替罪羊利弗莫尔死了,在他死后,人们还会不断的寻找新的替罪羊,作为发泄愤怒的对象。这种做法在感情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无助于我们取得进步。在经历了1929-1933的大崩溃之后,美国人对自己的金融市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论是金融体制还是金融理论,都因此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们做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这些反思和改革,使得他们在日后的全球经济竞争中,拥有了一件无坚不摧的武器,并用它不断的攻城拔寨,兵不血刃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BOOK。※虹※桥书※吧※

第7节:第一章 大崩溃:“货币战争”的真相(7)

“阴谋论”的真相:金融市场的无形之手

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到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利益集团能够强大到可能操纵它的走势。实际上,也从来没有一条真正站得住脚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阴谋集团的存在。这些阴谋和操纵在很小的范围内确实存在,但只有它们符合市场大势的时候才可能取得成功,否则只能一败涂地。索罗斯曾经被指责为亚洲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他确实从中赚了很多钱,但很快他又在俄罗斯经济崩溃中亏得灰头土脸。原因很简单:他在亚洲的操作符合了当时的经济大势,而在俄罗斯则完全相反。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崩溃中击败新兴的挑战者,洗劫他国人民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拥有高效的金融市场,能够提前察觉到危机的来临,从而最先释放风险,在最高位卖出被高估的资产,也就最先转危为安。然后在趁着其他国家还在经济衰退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去“抄底”买入低价资产,等着下一次经济繁荣的时候卖掉。这样一轮一轮下来,别国的财富也就被他们买得差不多了。

为了加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我们以巴菲特为例来说明: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如果能够高效的利用金融市场来进行运作,将会具有怎样巨大的威力。

沃伦·巴菲特,2007年世界首富,个人财富达到680亿美元。他并没有辛辛苦苦地去兴办实业,去制造什么质优价廉的产品来卖给别人,只是从1956年投入100美元不断的买卖股票,然后就把别人千辛万苦创业起家、又经历数十年竞争而屹立不倒的企业收入囊中――这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迪斯尼等世界著名的企业。

关于巴菲特传奇的投资生涯,我们可以轻松地从书店或者网络上找到。简单来说,他于1930年生于一个富有的美国家庭,父亲是股票经纪商。受父亲的影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把投资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他从小就是一个聪明而且努力学习的孩子,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沃顿商学院(这也是我国现在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毕业的学校),然后到芝加哥大学向“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学习证券投资,并且取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

1956年5月1日,巴菲特从亲戚朋友那里募集了10万美元成立一家投资公司,他自己只投入了100美元,但这家公司

《大崩溃的瞬间》 第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