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竹水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晚唐诗人中被誉为“小杜”的杜牧,写过涉及黄鹤楼的诗。杜牧为什么被人称为“小杜”呢?杜牧(803—852年)生活在晚唐的多事之秋,统治愈加腐败,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诗人关心民生的疾苦,对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他象杜甫一样,用自己的诗,反映了那个没落时代的历史。同时,他的诗艺术性也相当高,又有自己独创的风格。所有这些,大约就是他被称为“小杜”的原因吧。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抒情的七律和七绝。他通过写景的画面,表达自己豪爽的情思。象著名的《山行》《泊秦淮》《江南春》等等,就是这类作品,读之使人感到余味无穷。他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夏口(今武昌)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临黄鹤楼,面对满江春水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旧友。
唐诗里写到黄鹤楼的真是不少,而且,还不只唐朝,宋朝以至今天,都有不少诗人写到黄鹤楼。读者有兴致,可以去武昌登临重建的黄鹤楼,那时就可以鉴赏出描写黄鹤楼的诗中,哪一首最好了。
三十一、佛国和人间
──东方瑰宝敦煌莫高窟
何珍如
举世闻名的敦煌,地处我国西北,在甘肃省西部,是沙漠里的一个小小绿洲。敦煌之所以闻名世界,不仅因为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而且还因为在那里有我国瑰丽的艺术宝库──莫高窟。莫高窟在敦煌县东南二十五公里,坐落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这个石窟群创建于366年,传说有个叫乐僔的和尚来到敦煌鸣沙山,看到对面三危山上夕阳西下的余辉金光万道,金光中仿佛有千佛的形状,决定在鸣沙山的岩壁上开凿一个洞窟,这就是莫高窟的第一个石窟。他在窟内绘制壁画,塑造佛像。自此,历代都有人来修建,石窟越来越多,规模日益宏伟。据说唐朝时,这里的石窟已有一千余个,所以莫高窟又称“千佛洞”。究竟莫高窟一共有多少石窟,现在已弄不清楚了。因为年代久远,这里风沙又大,许多石窟已荡然无存,保存至今的石窟尚有四百九十二个,其中有十分之六,七是隋唐时候开凿的。这些石窟象蜂房一样,密密层层地分布在长约两公里的悬岩绝壁上。据说,当年每座石窟的外面,都架设了木构檐廊,檐廊由婉蜒曲折而又悬空的阁道相连,远远望去犹如一片巍峨的宫殿群。可惜,现在多数石窟的檐廊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五座檐廊。
走进石窟,五彩缤纷的壁画令人眼花镜乱,应接不暇。据初步统计,保留至今的壁画,大约有四万五千平方米,如果以壁画的自身高度,把壁画连接起来,其长度可达三十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画廊。窟内还有许多精美的彩塑佛像,保留至今的佛像有两千四百一十身,成为巨大的彩塑馆。众多的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里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古典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经故事,此外还有供养人画像、建筑彩绘和藻井等等。佛教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讲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尸毗(pi皮)王割肉救鸽”的故事,就是描写释迦牟尼的前生──尸毗王,为了救一只被饿鹰追逐的小鸽子,割下自己的肉喂鹰。“摩诃萨埵(duo朵)舍身饲虎”的故事是说,摩诃萨埵太子看到山中有一只饥饿的母虎,身边还有七只嗷嗷待哺的小虎,由于小虎的纠缠,母虎无法寻觅食物,如果再没有东西可吃,母虎就要吞食小虎。为了拯救七只初生的小虎,摩诃萨埵太子让母虎把自己吃掉。佛教宣扬逆来顺受,甚至宣扬残害自己躯体以求得佛的宠爱,求得死后进入极乐世界,这是荒唐的。
但是,在莫高窟壁画上的佛经故事中,也有许多动人的画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颂正义、谴责邪恶的。故事说:在恒河边的茂密森林里,有一只九种毛色的鹿,它的毛色鲜艳,鹿角洁白如雪,美丽极了。它与乌鸦是好朋友,形影不离。一天,恒河里传来了一个人凄惨的呼救声,九色鹿急忙赶去,它与恶浪搏斗,终于救出了将被恶浪吞噬的人。被救的人叫调达,他庆幸自己的再生,对九色鹿说:“你对我的恩惠胜过我的爹和娘,我要做你的奴仆,报答你的救命之恩。”九色鹿谦和地说:“我只要求你一件事,就是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免得有人来伤害我。”调达马上对天起誓:“如果我忘恩负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发出恶臭。”
当地有个国王,娶了个漂亮而贪心的王妃。一天,王妃突然梦见了九色鹿,它的毛色光彩夺目,引起王妃的贪欲。王妃要国王把九色鹿捉来,用它
《龙的传人手势舞》 第1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