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部分 (第1/4页)

交通工具类:沧海一叶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面对下凌上替、礼崩乐坏的乱局,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当俊杰,采取“识时务”的态度,默认并习惯了“礼崩乐坏”、“八佾舞于庭”的现状。伴随这些现象的出现,天道的尊严以及代表着天道的礼乐秩序,已经逐渐失效。

但孔子不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他对这种状况表现出极大的痛心和愤怒。他的愤怒不仅仅表现在发一通脾气,说几句牢骚话。他试图去改变这种状况,以恢复、发扬古代的文化传统为己任。孔子一生东奔西跑,“知其不可而为之”,“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其实,这恰恰是孔子精神中最伟大的地方!

孔子试图从两个方向来改变“礼崩乐坏”的现实。第一个方向,就是从政,通过具体的政治实践推行自己的治世理想。第二个方向,则是教育,通过知识和德性的教育来提升世人的道德境界。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二章 儒家的原创时期(2)

尽管孔子极具政治才华,但是他的从政之路却充满坎坷。孔子过了知命之年,才获得一些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最终却因种种原因被迫离开鲁国。他没有放弃,开始了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机会,实现政治理想。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幸好,孔子在教育的方向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30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采取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开放、开明的原则,将教育向平民大众敞开。这与“礼崩乐坏”之后,王官失守、学术下移的状况有着密切联系。

相传,在夏、商、周三代,只有贵族阶层才能掌握知识。社会上最主要的知识精英、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都被命为“王官”,由王朝授予各类官职,并受王朝的管辖。平民没有资格学习知识和从政的技能,贵族子弟要学知识,需要到官方设置的“校”、“序”、“庠”等教学机构以王官为老师,来学习道德和技能。周幽王时期,戎狄的入侵,幽王被杀,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动荡之中,许多附属于周王室的王官流离失所,渐渐流落到一些诸侯国,乃至失散于民间,这就是“王官失守”。h米h花h书h库h http://www。7mihua。com

西周末年“王官失守”破坏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私人讲学、平民教育成为可能。孔子或许不是最早开启平民教育的人,但一定是影响和成就最大的一位。

孔子实行全民教育,固然与当时社会重心下移、“士”阶层崛起有关,但同时也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很深的渊源。孔子的祖上曾是地位显赫的贵族,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只能做鲁国一个小地方的长官。孔子的母亲与父亲结合时,其父已逾花甲之年,而且已有两房妻妾。当孔子三岁时,父亲便辞世。孤儿寡母被赶出家门,只能自力更生。所以,孔子尽管拥有贵族的身份,但是无权无势,常常因为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下,而受人奚落。

史书记载,孔子成年后,一次,鲁国的执政大夫季孙氏宴请鲁国的士,孔子依礼前往。不料,当孔子来到季孙氏家门口时,季孙氏的家臣阳虎见孔子穿着朴素,不像有钱有势之人,便不客气地说:“我们大人这是要宴请士,而不是宴请你的,你来干什么?”孔子吃了个闭门羹。

这不仅让孔子更加勤奋好学,努力上进,而且也使他对贵族阶层产生了距离感。他把人区分为“君子”和“小人”两大类。但是,“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并不是由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爵禄决定,而是取决于他们在道德上的成就。因此,在教育面前,贵族和平民是平等的。不管是哪个阶层的子弟,都有资格成为他的学生,受到他的教诲。

从天下各地赶来接受教育的学生,先后超过了3000人。其中,真正领悟孔子的精神、掌握“六艺”之一的入室弟子也达到72人。他的弟子中有不少出身贫贱之人,如颜回、曾参、公冶长等。孔子通过教育弟子,不断将自己的思想体系化和成熟化;弟子们则从孔子那里学习知识,提升道德,并宣扬和推广孔子的思想。通过办学,孔子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逐渐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派——儒家学派。通过大办私学、创立学派,“儒”得以由一种“相礼”的职业升华为一个学派和一种思想体系,这是儒家学派崛起的一个重要条件。

孔子传授给弟子的种种知识、技能和智慧,构成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本人博学多才,主要教授弟子“六经”和“六艺”。“六经”指《诗》、《书》、《礼》、《乐》

《儒家知识分子实例》 第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