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击水三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妇科鹄矗�飧鼋峋旨负跏翘�ǖ模�环ū苊狻�
分析太祖定下的规矩,似乎他已经从政治架构、政治待遇、薪水报酬等各个方面限制了太监参与政事,不给他们高级别的官衔,不让他们兼外廷的官职,不让他们和外官通来往,不让他们拿很高的薪水,甚至用“预者斩”这样的严刑峻法威慑太监,似乎每个细节都加以防范了。但是这种制度是理想化的制度,是一种并不建立在当时政治、经济现实和社会规律之上的制度,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朱元璋在位时,凭借自己的个人智谋与威严,能够让这种制度不走样,但到他的子孙那样,必定走样。
首先我们看看,这样的制度违背了起码的人性。官无过四品,月米一石,待遇如此之低,而太监们却是牺牲男人最宝贵的东西来伺候皇帝的,有所失必有所求,所失者多所求者也多,人家把男人的那东西都割掉了,就奔着月米一石的待遇去,显然太不符合人情了吧。再说呢,太监作为皇帝朝夕相处的奴才,他们比谁都更能接近最高权力,仅仅靠吓唬人的祖制很难阻挡权力的诱惑。就如一个工资微薄的保安,让他看守一座金山,他能没有想法吗?
再者明太祖废除了宰相,朝廷大事都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看起来是乾纲独断,可他哪能保证后代继位者都像他那样为了大明江山宵衣旰食,就像好不容易买来良田千顷的土财主,非常勤俭节约但不能保证身后不出败家子。废除宰相,大权收回来,可一个人当家作主保管一大份家业,那么奉承巴结他的贴身奴仆,一定会想办法分肥,太监就是这样蚕食了一部分皇权。如果在废相之前,帝国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分置的,家族公司的董事长靠血统继承,而总经理是职业经理人,凭能力选拔,如此混蛋董事长的私人秘书要想控制公司不那么容易,总经理和各部门经理比较容易防范董事长私人秘书。可大明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合二为一,这皇帝一昏庸,私人秘书上下其手干预政事就太容易了。
如果明朝皇帝都像朱元璋那样对太监那样严酷,肯定会让太监怨声载道,合计起来对付皇帝,甚至还会危及皇帝的安全。一个当家的和私人秘书的关系都搞僵了,他还能睡好觉吗?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他能采取这种非正常方式控制太监,后代哪有这种能力?决心当一个好皇帝的建文帝,“御内臣甚严,诏出稍不法,许有司械闻”。这完全是按照皇帝爷爷的既定方针办,建文帝算是孝顺的孙子。可时势异也,他没有爷爷的威望、能力和经验,还坚持祖制肯定会碰钉子。果然,他叔叔朱棣起兵造反后,宫内的太监痛恨建文帝太严厉,身在曹营心在汉,纷纷和朱棣暗通款曲,为叛军通风报信。朱棣得了皇位后,对太监的态度马上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例如郑和可以带兵出使。对朱棣来说,自己皇位的巩固是最大的利益,他必须利用内臣来控制那些人心隔肚皮的外臣,用内臣总觉得比用外臣放心。在个人利益面前,祖制肯定会被抛弃。他的手腕和父亲一样厉害,尚能控制被重用的太监,可规矩一旦破坏了,前有车后有辙,后面的皇帝再像他那样重用太监,负面效益就会越来越显露出来,再想走回头路,恢复祖制,会寸步难行。就如崇祯帝剪除魏忠贤后,也曾严格限制太监干政,但终于挺不住最终回到前代皇帝的老路上。因为此时,太监干政已经成了承袭两百年的不成文法,皇帝也没有力量去对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好制度为什么走样(2)
由此可见,一项制度的优劣不在乎纸面上多么合理、多么先进、多么严密,而是在乎现实的大环境、整个宏观制度是否能支撑这项制度健康运行。
。 想看书来
没有属于郑和的那片海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
在对郑和功业的缅怀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人们总爱把他和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对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改变了整个世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是郑和呢,除了给皇帝带回来一些类似长颈鹿那样的吉祥物、留下一些荒诞和史实杂糅的传说外,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有人以惋惜的态度表达这样一种情绪:本来我们华夏民族有过开万顷波涛、拓展生存空间的机会,可惜擦肩而过。
如西欧人那样,沿着哥伦布的足迹,开拓海外殖民地,我以为并不值得艳羡。但是,以史论史,郑和等人“错过”殖民海外的机会是肯定的。并非技术上达不到,当时郑和带领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哥伦布首航时,只有三只小帆船。而是明朝那种内敛的、保守的、专制的政治制度,决定郑和下西洋倒
《皇帝与忠臣》 第1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