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保�嗣瞧毡榛煜�丝破沼肟苹梦难е�涞母�厩�稹C�徽�⒀圆凰常�庖换煜�诳苹梦难�喽匀跣〉氖逼诨共还钩裳现匚侍狻5�谌蘸螅�词沟弥泄�苹迷诟疃峡破掌甏��罢易陨矶ㄎ还�讨懈冻隽酥卮蟠�邸�
文革前,中国大陆涉及科幻创作的作者有二十多位,除迟书昌为天津作协专业作家外,其他人基本上都从事业余创作。他们在科幻方面只是偶有尝试。创作总量不及百篇。最长的作品只有三万多字。由于晚清科幻和民国科幻并没有被继承下来,这个时代应该算是中国科幻文学真正的萌芽时代。郑文光、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等后来中国科幻文学的主力作家,都是在这时开始他们最初探索的。当时有不少作者,如叶永烈、肖建亨等都创作了长篇科幻小说,试图将科幻创作的水平迈上一个台阶。但所有这些长篇都未及发表,便被文革所打断。
据刘兴诗回忆,直到一九六六年五月份,仍有科幻小说在报刊上发表。正在中国科幻文学于寂寞中播种的时候,文革象楔子一样楔进了中华民族的当代史,割断了许多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弱小的中国科幻文学种子就此在土壤下睡眠了十年之久。
第三卷:中国科幻文学史 第四章:激情燃烧的岁月(2)
第二节:早期代表作家
当时,天津的迟书昌(1922年2月13日——1997年2月5日)是一位主力科幻作家。迟书昌1922年出于于哈尔滨,曾经到日本留学。1955年,迟书昌在某编辑部任抄稿员,正好抄写到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译文,被其魅力所吸引,尝试自己创作小说。
在编辑叶至善的指点和修改下,迟书昌发表了处女作《割掉鼻子的大象》。随后又发表了《起死回生的手杖》、《大鲸牧场》、《三号游泳选手的秘密》等科幻小说。成为那个时期创作量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
迟书昌的小说涉及多门自然科学前沿,而以生物学为长项。代表作《割掉鼻子的大象》描写了刺激激素分泌的生物培育技术。《三号游泳选手的秘密》描写了从鲶鱼体上提取润滑剂的设想。《大鲸牧场》更是直接描写鱼业的发展。他的作品似乎也可以间接看到物质匮乏时期的影响:农业问题占了相当篇幅。
有趣的是,《起死回生的手杖》曾经在九十年代,被一个文抄公投到某科幻杂志,发表后被读者揭发。这一事件也间接说明,迟书昌的一些作品到现在仍然有生命力。
文革时,身为天津作协专业会员的迟书昌失去工作,东流日本,后来成为庆应大学教师和索尼公司顾问。业余时间,迟书昌参加日本的“中国科幻小说研究会”,为沟通两国科幻文学界的关系作出了不少贡献。
另一位代表作家郑文光1929年出生在越南海防,祖籍广东中山县,解放初回国。郑文光受过系统的天文学教育,象当时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样,学术研究、科普宣传是他的主业。郑文光自幼喜文,十一岁就在越南的《侨光报》上发表作品。其科幻处女作《从地球到火星》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
此后一段时间里,郑文光又发表了几个科幻短篇,以1957年发表的《火星建设者》为最成熟。该文曾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是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大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采用了当时中国科幻小说中少有的悲剧写法,描写人类在火星上建设基地,最终由于火星细菌侵染而功亏一篑的故事。
郑文光于1956年3月在《读书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谈谈科幻小说》的文章。这是新中国第一篇讨论科幻创作规律的论文。该文几乎谈到了科幻文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如科幻小说的文学本质、科幻小说对古代神话的继承关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如何与真实的科学相区别等等。
童恩正(1935年——1997年4月12日)当时也开始投入科幻创作。1935年,童恩正出生湖南宁乡。后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成为一名专业考古工作者。他经常从考古研究中发掘科幻题材。创作出了别具特色的作品。如《古庙奇人》、《雪山魔笛》、《石笋行》等。
当时,几乎所有的科幻小说都发表在少儿刊物上,也都采用儿童读物的写作风格。童恩正大学时期创作的《古峡迷雾》在新中国科幻文学里开创了“小说”的先河,它是第一篇纯粹文学意义上的科幻作品。这篇小说以古巴国历史之秘为题材,从古到今,布局周密,气势恢宏。虽然作品以美国考古学家史密斯盗取科研资料
《科幻之作》 第6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