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卷:中国科幻文学史 第十章:台湾的科幻探索
十章前言
第一节:台湾科幻的艰难历程
第二节:拓荒人张系国
第三节:勤奋的黄海
第四节:苏逸平的中国特色
十章前言
两岸三地综合比较,台湾科幻最为弱势。既未有大陆庞大的科幻迷群体,和数以百计的科幻作者。也没有倪匡和黄易这样影响巨大的单个作家。但是,台湾科幻界的努力不能被忽视。他们构造了中文科幻的独特风景。
在台湾科幻的艰难历程中,笔者大致介绍一下五十年间的台湾科幻。拓荒人张系国和第勤奋的黄海是台湾科幻的两大元老。而苏逸平则是台湾新近最有创造力的科幻作者。
第一节:台湾科幻的艰难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两岸文化隔绝三十年,双方的科幻创作在完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各自肇始。但两岸科幻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将“Science fiction”译为“科幻小说”。也都曾经使用过,但又放弃了“科学小说”这个称呼。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默契。
的背景下,台湾科幻文学以自己的特色开始起步。与大陆科幻最大的区别在于台湾科幻没有科普创作的渊源,完全萌发于文学阵营,这也使台湾科幻在发展上少了许多包袱。
1956年,台湾作者赵滋蕃在香港创作了《飞碟征空》、《月亮上看地球》、《太空历险记》等具有科幻风格的作品。这是可以追溯到的台湾最早的科幻作品。不过,台湾科幻界普遍承认的第一篇科幻小说是女作家张晓风的《潘渡娜》,1968年发表于《中国时报》。《潘渡娜》是“潘多拉”一词的台湾译法。和同样由女作家写下的世界科幻文学开山之作《弗兰肯斯坦》颇为类似,《潘渡娜》讲的也是人造人的悲剧故事。出生于1941年的张晓风是台湾著名散文家。《潘渡娜》文笔优美、哀婉动人。不过,毕竟是创始之作,在科幻本身的特色方面挖掘得不够深入。
稍后,张系国和黄海开始科幻创作,被称为台湾科幻的两大元老。台湾其他的科幻作者还有郑文豪、叶言都、平路、林耀德、黄凡、骆伯迪、等人。网络时代开启后,又有“怒加”等网络科幻作者进入这个领域。
台湾科幻的主要作品有《绿蜻蜓》、《双星浮沉录》、《混沌初开》、《伤逝者》等等。其中,叶言都在《高卡档案》中以档案作为叙述手段,作了有意义的文体实验。该作品将“重男轻女”这个农业社会的普遍问题以科幻的方式进行夸张,其思想主题也较为独特。
宋泽莱也是台湾科幻的一名重要作者。宋泽莱出生于一九五二年,本名廖伟竣,台湾云林人。宋泽莱是台湾文学界少有的写作天才之一,大学时代就写了三本心理学色彩浓厚的现代主义小说。1985年出版了灾难题材的长篇科幻小说《废墟台湾》。该作品以倒叙的方式,通过“废墟台湾”中的一部日记,描写环境污染和政治动乱毁灭台湾的全过程。宋泽莱曾获时报文学奖小说推荐奖、联合报文学奖小说奖等奖项。
1981年,台湾科幻文学的主要倡导者张之杰主持创办了《科幻文学》杂志。但仅发行一期就停刊了。张之杰后来任《科学月刊》主编,在该刊物上经常编发介绍科幻文艺的文章。
1990年,在张系国的筹划下,另一个科幻园地《幻象》在台湾创刊。该刊每期多达三百页,内容十分丰富。《幻象》与大陆科幻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发表大陆科幻作家的作品,还创办了面向两岸三地的“世界华人科幻文学奖”。不过,由于经费和发行问题,该刊也仅坚持了两年便停刊了。现在我们还能从网上找到《幻象》的网站。
九十年代末,在网络企业大潮中,叶李华曾经引入台币五百万元资金,搞起了宣传科学和科幻的“科科网”,是两岸三地惟一以科幻为主题的专业网站。但很快便因为资金不继而关闭了。2001年,通过叶李华的组织,台积电等大企业的资助下,台湾科幻圈同仁举办了“倪匡科幻奖”征文,面向短篇科幻小说和科幻评论文章。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该奖的短篇小说首奖达到二十五万新台币(约合六万余元人民币),即使在台湾地区文学界里也是很高的。这个征文吸引了两岸三地许多作家参加。
台湾科幻文学作者比香港多,虽未有人获得如倪匡那样的成功,但文学素质普遍高超。社会活动能力强。正是香港科幻所缺乏的“中产阶级”。七十年代开始,这些作者即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切磋交流。
《科幻ai》 第7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