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种种,不胜枚举。
当然,近代科学从诞生到今天,一个主导倾向就是“怯魅”(disenchanted) “怯魅”又译为“除魅”,指在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中,逐渐排除精神体作用的一个漫长过程。通过怯魅,自然被当作纯客观的物质集合,客观世界无生命、没有喜怒哀乐,不再与价值、意义等精神现象相关,更不受人类思想感情的支配。今天,无论你学习研究哪一门科学知识,都可以看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句定语,这便是数百年“怯魅”过程的结果。有趣的是,怯魅过程使人类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由意志的限制,却使得人类控制自然力量的范围逐渐扩大。人们不再祈雨,却可以人工降雨,不再用巫医驱魔,却可以用医药治病。
詹姆斯冈恩在小说《魔法回归》里,从一个特定角度描写了这种“怯魅”过程。小说里的重要人物阿尔玛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意念医生”。他很有自觉意识,从来不声称自己的医术是科学,而是直截了当地声明自己是巫医。他站在巫医的角度,向受过医学教育的诺兰医生感叹巫医的历史命运:曾经大受崇拜,后来被视为妖人受到打击,最后成为被社会冷落的一群怪人。
正因为在古人眼里,自然万物都受意志支配,所以,只要那些神秘的精神体有意愿,它们就可以产生出超自然的神迹,包括神明现身、灵魂附体、物体变幻等许许多多。而人类社会中的通灵者们,则可以和这些精神体沟通,请求或者诱使它们制造神迹,这样就形成了魔法或者巫术。
在古代小说中,神迹、魔法无处不在。它们不仅是神魔小说的主要情节,即使在“现实题材”作品,也很自然地穿插着神迹。大家看一看《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就能发现这个普遍规律。在作者心目中,超自然神迹本来就是世界的一部分。
在近代科学逐渐“怯魅”的过程里,文学家们也在自己的作品里减少神迹或巫术的份量。比如,斯威夫特充满奇迹的《格列佛游记》里,仅有“格拉布答布卓布”一处,描写了“招魂术”这样的巫术,其它情节无论多么怪异,都是自然的,物质的。尽管斯威夫特对科学持有异议,但他的创作却明显受到“怯魅”的影响,有意地回避神迹和魔法。
科幻小说的诞生,是“科学奇迹”代替“神迹”的结果。科学奇迹是小说作者杜撰出来的,超现实的。但它们又必须是客观的、自然的、非精神的。早在一百多年前,凡尔纳在研究爱伦坡的作品时,就写下了这样的结论:现在,我想提请读者注意一下这些故事里的唯物主义方面。在这些故事当中,我们从没发现天意的干预。爱伦坡似乎不接受这种天意干预,并主张用物理法则来解释一切;必要时,他甚至自己虚构出这样的一些法则来;在他的身上,我们感觉不到使他不断地静观超自然的那些信仰。”(转引自《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传》上卷,107页)早期一些科幻萌芽作品里,也有些许巫术的痕迹,如梦游、移魂、催眠术等等。但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严格的物理界限就成为科幻文学的边疆。
可以说,后世科幻作家一直沿着这条路走向今天。特别是西方作家们,在那里,魔幻文学有强大的传统,相当一批作家既是科幻文学作家,又是魔幻文学作家。他们也更清楚这两种文学样式的不同。
认为科学幻想小说继承自幻想小说是不够的,宣称它是科学时代的幻想小说则是错误的。它是以世界的统一性为前提的神话故事,是建立在为所有人接受的某种合理性的基础之上。《科幻小说》,123页,(法)加泰尼奥。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
不过,视科幻小说的诞生为受到科学界“怯魅”这一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并不是说神魔小说与科幻小说相比,是一种低级落后的文学。神魔小说在文学大家庭里自有其位置。而是说,在“怯魅”过程的影响下,科幻小说最终与魔幻小说区别开来,拥有了自己的特性。
“怯魅”过程在科幻小说的一个典型影响,就是许多科幻作家们翻改古代神话的题材,把它们置于客观、自然的背景下。比如,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通常是魔幻小说里天使或魔鬼的翻改,魔法与巫术被翻改成“特异功能题材”,大量魔法工具被翻改成神奇的科学发明,等等。一些科幻作家干脆直接翻改神话本身,比如台湾科幻作家苏逸平将中国上古神话翻改成《龙族秘录》,将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典故直接改成科幻故事。这样的翻改虽然算不上有创意,但却反映了作者们有意识的努力:把古代神话的奇幻性留下,把其中的神迹和魔法
《科幻ai》 第10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