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能够自豪地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并不懂得当今地质学、通讯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的ABC,这也是许多今天的人文知识分子有“勇气”蔑视科学技术的原因:他们并不知道那些基础科学是通过怎样复杂的过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至于用传统神话的终结来证明科学技术压抑了想象力,这种观点就是在科幻作者中也听得到。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恰恰是对传统神话并不在行的。他们不知道,先人们创作那些神话的心理基础并不是幻想,而是现实思维,是先人们对他们艰苦生活环境的记录、探索和理解,其中的许多内容正是近代科学的前身和萌芽!神话学家经常会在两个相隔万里,时间相差千年的古代民族中发现极为类似的神话。这中间没有谁抄袭谁的问题,完全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类似的自然环境。就是现在我们到了中国大陆比较落后的地区,还会听当地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们讲起一些稀奇古怪的传说。如果你和他们讲,这些传闻没有科学道理,不可能存在,他们是会用白眼看你的。如果你对一位基督教徒说,《圣经》是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他会怎么回答你呢?你破坏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传统神话和今天的《哈里波特》等作品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的作者并不是有意地制造“幻想”。而今天的人们之所以把它们称作“神话”,正是因为潜移默化的科学教育使我们知道它们的内容并不真实。正是在神话和英雄史诗成为传统之后,文学家和艺术家们才开始自觉地使用想象力来创造作品。对于这些作品,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知道它们的内容并非现实,但仍然能够创作和欣赏。真正意义上的幻想文学史只有在近代才开始。而科学技术如果不是促进了它们的发展的话,至少也没有扼杀它们的想象力。
围绕着科幻文艺中的“幻想”,在科幻圈中有一些常见误解。一一分析如下:
一,只有科幻小说才是有想象力的文学,其它文学,甚至其它艺术门类都不具有想象力。
如前所述,任何一种艺术产品,如果它不是产生于“再造想象”的话,都可以算作“想象力”的产物。因为这类艺术作品不以直接描述客观事物为任务,没有“创造想象”的加工就无法形成。我们只能在同一门类的不同作品之间比较想象力的高低,而不能认为某个门类,某种体裁的作品,其想象力一定高过其它艺术门类或体裁。“……文学本来就离不开想象,离不开幻想,会写小说的人都会想象、幻想,今天(科幻创作)大部分的困难之点在于,如何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写作小说……(黄海《台湾科幻小说大全》504页”)
即使是提倡想象力的科幻小说,里面有多少陈词滥调,有多少俗套,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旧浪潮已经败坏,他们年复一年继续写着老一套的货色,炮制老一套的情节,如同兜售按码论价的匹头,不着边际地描绘有名无实的人物,津津乐道了无新意的思想观念……他们笔下的星系是一种干巴巴毫无生气的地方,甚至不如地球这么生动有趣,这就理所当然使我们感到在星系上已经再没有神奇感可言。”(《科幻之路》四卷334页)
二,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力能够推动科学本身的发展。
这种观点产生于对科学本身的不了解。前面说过,绝大部分科幻爱好者不是通过接触科研机构来了解科学,而是通过学校教育来了解科学。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原则,就是不讲科学界尚未定论的东西,只介绍有标准答案的部分。再加上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水平和方法的局限,使得很多人认为科学便是死板、僵化、固执的事物,与“想象力”更是沾不上边。其实不然,真正的科学本身就以“大胆想象,小心求证”为研究原则。在第一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彼此较量的也是想象力,只不过把一般的想象力转化为具体的科学创造能力。而科幻作为一种艺术,只要求“大胆想象”,并不负担“小心求证”的任务。它的想象力是艺术的想象力而不是科学的创造力,是不能代替正规科学研究的。
至于科幻作品给科学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仅在发达国家才是现实),主要在于它宣传了一种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而不是科幻作品里的具体创意有什么研究价值。反之,科幻小说中的许多科幻点,其实是作者参考了同时代科学家们的研究形成的。科幻创作对当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借鉴远远大于它对科学的贡献。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参考潘家铮先生的观点:“我们推崇和赞美科幻作品,是要解放青少年们被禁锢的思想,让他们长出腾飞的翅膀,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科幻ai》 第12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