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0部分 (第1/4页)

上网找工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长讲出的“经验”却是男孩的妈妈在这四五年内用教鞭抽打男孩五百多下得来的。这仿佛是一个典型的“不打不成才”的例子。

又有几个妈妈会站在这个男孩的角度去想问题呢?一个平均两天就要挨一顿打的孩子,他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呢?教鞭抽打在身上的痕迹很快会消失,但留在心理上的创伤能消退吗?男孩要长大,他将不止是个“拉小提琴的人”,他也可能成为一个老师,会成为一个家长。他将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孩子呢?它不代表一种成功教育,只能代表一种畸形“成功观”下危险的做法;它在用一个单一的“成就”,去扼杀孩子整个的人格健全与一生的幸福。

我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位大学生女孩Niki,正上大三,人长得很漂亮,学习也很优秀,在学校学生会担任秘书长,性格活泼开朗。同学们在她身上几乎找不到缺点。可是Niki却总是没有食欲,大二时去医院检查,患上了慢性胃病,可她却没有在意,大三一天半夜,胃绞痛得厉害,寝室的同学把她Niki送到医院,住院一两个月才有所恢复。医学上早已发现,慢性胃肠疾患和人的消极情绪以及压力有关。从Niki的疾病及偶尔流露的一些性格特点,医生认为Niki儿时的生活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心理创伤。果然,Niki有一次和我随便聊起来,她说她妈妈从小打她,打得非常狠。比如放学回来,自己累了就回屋里睡会儿,等妈妈回来,看到她没有练琴,上去就朝她头上打去。有时候Niki妈妈半夜加班回来,一把将Niki从被子里拎出来,暴打一顿,就因为妈妈知道Niki考试排名又降了一名。而类似的事发生过很多次。

Niki可能是为了维护妈妈的面子,说她一点都不怪怨妈妈,甚至说正是因为妈妈那样严格要求,她才有今天。Niki总是无节制地吃各种零食,尤其是刺激性的食物。医生说她的胃已经很虚弱,需要好好保养,而Niki根本就不顾医嘱暴饮暴食,又发生肠胃绞痛,甚至有些出血,导致三四个月不能吃饭,等到稍好一些,又开始无节制地吃。医生劝她一定要少吃零食,Niki说她经常心情不好,吃零食能缓解心理压力,所以顾不了那么多——这个坚强的女孩,真是把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扛,食物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心理去痛片。真不知道Niki的妈妈知道这些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后,想到女孩的身心健康时,心里是否还能骄傲得起来?

“不打不成才”的个案,也只能说明有的人确实在挨一场打之后有很大变化,但变化的内驱力不是挨打本身,而是另外一些积淀已久并较为完备的东西;并且这一场打骂之所以能奏效,能让一个人警醒,也正可贵在这“偶然一次”上,如果是经常性的,还有用吗?

相信自己少一点,信任孩子多一点(9)

“暴力”只会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只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下只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和消沉为代价的。

孩子的文明从###那里来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者。把一个人的美德归功于他个人的用心和社会的培养没错,但不要忘了给从小抚养他的那个人挂上一枚奖章。

而对于一些“恶棍”,尤其是一些刑事罪犯,我认为他的家长没有权利得到同情。尽管他们的家长主观上没有把孩子引上歪路的恶意,但他们粗暴的教养方式扭曲了孩子的心灵,是他们一步步地教会孩子如何恶劣地对待他人。仅仅把某些人的犯罪归结到社会、时代或最多具体到学校那里,这是板子打在空气中,不能够切实地找到问题的根源,不能触动家长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上。从人格成长的承接性和延续性来说,每个罪犯的家长都应该向他的孩子忏悔,向社会和人类忏悔。

只想对家长们说,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更不要因为他不顺你的心就去打骂他。父母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

我经常在书中和周围的人群中看到,凡是优秀孩子的家长,他们一般都很###,遇到事情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探讨解决,非常讲究方式方法——最基本的态度是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只是就事论事,决不牵扯其他,当然更不可能打骂。他们取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孩子似乎分外懂事,根本就不需要他们操心费力。

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家庭生活制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文案》 第1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