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猫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后世的史学家对赵构进行了极其严苛的批评,尤其是当时的金国人,他们对赵构的批评更为苛刻。因为金国人十分痛恨赵构,他们为了灭掉赵宋才建立了伪楚,好不容易立张邦昌当了皇帝,没想到张邦昌不识抬举,也不争气,老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又把皇位给了赵构,结果现在宋室又光复了。据说赵构第二次出使金营,是完颜宗望点名让他去的,因为完颜宗望后来知道这个人真的是亲王,并不是大将的孩子,所以特后悔把赵构给放了。完颜宗望认为赵构是宋朝最有种的皇子,回去之后肯定是个祸害,这不是放虎归山是什么?所以第二次点名让赵构赴金营议和。结果赵构非但没有去,还当起了天下兵马大元帅,起兵勤王,后来又做了新皇帝。金国人认为这个人将来会对金国构成很大的威胁,再看换来做人质的肃王,窝窝囊囊,整天就会掉眼泪,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因此,金国就往赵构身上泼脏水,能怎么诋毁他就怎么诋毁他。当时金国人包括后世的史学家是怎么批评赵构的呢?“衔命出和,已作潜身之计;提兵入卫,反为护己之资。”说赵构是奉皇命出使,却早就做好了潜逃保命的打算。顺着这个思路推理,赵构为什么愿意出使?是看到汴梁城即将被攻破,所以才主动请缨,然后趁机逃跑。如果赵构能够预料到汴梁城会被攻破,那也算是有惊人的预见能力了,但对一个19岁的孩子来讲,这个说法不能成立。后面又说赵构成为号令兵马的大元帅后,非但没有率兵救援京城,反而将这些兵马变成了保护自己的资本。包括今天很多史学家都这么抨击指责他。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赵构招来的这些兵,不但没有成为他的护己之私,没有成为他的护卫队,相反,成了他一项沉重的负担。再说明白一
些,赵构当这个皇帝完全是被逼无奈,是一种身不由己的选择。而且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统,为了堵住天下人的嘴,也没有在东京汴梁做皇帝。可能也有人说,赵构是做贼心虚,要不为什么不敢回故都东京汴梁,而选择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做皇帝呢?实际上,赵构之所以选择南京应天府,是因为这里是太祖龙兴之地。这表示说他继承的是太祖太宗的遗志,他想昭告天下人,自己代表的是大家,代表的是赵氏。赵构做皇帝惹恼了金国人,他们开始酝酿第三次南下攻打宋朝的计划。当然,这个宋朝已经是南宋了
第八讲:书生抗金(1)
康王赵构承继大统,成为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也就是宋高宗。他上台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稳定人心、稳定局面,因此必须找一个能压得住台的宰相来帮他。他首先想到的是在东京保卫战中打退过金兵的李纲。李纲是忠心为国的一介书生,让这样一个人做宰相,赵构身边的那些奸小之徒就坐不住了。有一个大臣就给赵构上疏,因为急于把李纲挤出朝廷,所以一连上疏五次,而且是不择语言,不择手段。他说张邦昌为金人所喜,既然封为三公郡王,就应再加同平章事,让张邦昌做宰相。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应在他到来之前罢掉他,千万不能让他当宰相。赵构一听就不高兴了,说我当皇帝,恐怕也是为金人所恶吧,金人更喜欢张邦昌做皇帝,照你这种观点,我当皇帝是不是也不应该啊?吓得这个大臣不敢说话了。但是群臣当中,反对李纲做宰相的意见还是很大的,因为李纲性格刚直,得罪了不少人。
李纲来到应天,一见赵构就放声痛哭,君臣二人缅怀旧事,唏嘘感叹。好不容易才止住了悲痛,赵构问李纲怎么做才能重振朝纲、安抚百姓。李纲给赵构提了十条意见,这十条意见说穿了就两个核心。第一个就是要杀掉张邦昌。因为天下百姓、忠臣良民拼死拼活地抵抗金军,保家卫国,都没有什么封赏,而张邦昌这个伪皇帝最后却封郡王、太宰,这不是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吗?所以必须杀掉张邦昌,不杀他不足以振奋天下人的士气。第二个就是要练兵。练兵之后北伐,迎回徽钦二帝,洗雪前耻。
我们可以想象,赵构满心欢喜地把李纲召来,目的是想让李纲帮自己压住台,好让天下的臣民将士都听自己的,都拿自己当皇帝。结果李纲提的十条意见,核心无非就是让自己出兵,把徽钦二帝接回来。按照正常人的心理来分析,赵构这时候的心情一定低落到了极点。用老百姓的话说,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我怎么把这么个人给弄进来了啊?
李纲这个人,人品是很忠直,但直得过分就有点迂了。他就一门心思要打败金军、迎回二圣,谁反对他都不行。遇到意见与他相左的,定要辩个高低,直到跟他一致才肯罢休。但李纲忽略了一个问题,干
《两宋风云在线》 第1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