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5部分 (第1/4页)

散发弄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佛曲之名始见于《隋书·音乐志》。《音乐志》西凉部论述所有的乐曲道:

其歌曲有《永世乐》,解曲有《万世丰》,舞曲有《于寘佛曲》。

西凉部起于苻秦之末,吕光沮渠蒙逊据有凉州之时,即公元后四世纪至五世纪之间,中国乐府之中便已有了佛曲了。这种佛曲之上冠以地名的不止《于寘佛曲》为然,此外尚有《龟兹佛曲》《急龟兹佛曲》,为唐太乐署供奉之曲,《唐会要》卷三十三和《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九曾加著录,起于何时,今不可考。唐代太乐署所供奉的佛曲,名目还很多,陈旸《乐书》卷一百五十九诸胡曲调云:

乐有歌,歌有曲,曲有调。故宫调胡名婆阤力调,又名道调,婆罗门曰阿修罗声也。商调胡名大乞食调,又名越调,又名双调,婆罗门曰帝释声也。角调胡名涉折调,又名阿谋调,婆罗门曰大辩天声也。征调胡名婆腊调,婆罗门曰郍罗延天声也。羽调胡名般涉调,又名平调,移风,婆罗门曰梵天声也。变宫调胡名阿诡调也。李唐乐府曲调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日光明佛曲》、《大威德佛曲》、《如来藏佛曲》、《药师琉璃光佛曲》、《无威感德佛曲》、《龟兹佛曲》,并入婆阤调也。《释迦牟尼佛曲》、《宝花步佛曲》、《观法会佛曲》、《帝释幢佛曲》、《妙花佛曲》、《无光意佛曲》、《阿弥阤佛曲》、《烧香佛曲》、《十地佛曲》,并入乞食调也。《大妙至极曲》、《解曲》,并入越调也。《摩尼佛曲》,入双调也。《苏密七俱阤佛曲》、《日光腾佛曲》,入商调也。《邪勒佛曲》,入征调也。《观音佛曲》、《永宁佛曲》、《文德佛曲》、《婆罗树佛曲》,入羽调也。《迁星佛曲》,入般涉调也。《提梵》,入移风调也。

这里一共是二十九曲,除去没有佛曲之名的越调二曲,移风调一曲,还有二十六曲。陈氏所举,《文献通考·乐考》二十一也曾引及。徐先生文中所云,即出于此。

唐代的佛曲自然还不止此。南卓《羯鼓录》卷末附有诸宫曲名,其中有诸佛曲调十一曲,曲名为:

《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御制三元道曲》、《四天王》、《半么那》、《失波罗辞见柞》、《草堂富罗》二曲、《于门烧香宝头伽》、《菩萨阿罗地舞曲》、《阿陀弥大师曲》。

此中所云《阿陀弥大师曲》大约即是《乐书》诸胡曲调中乞食调的《阿弥陀佛曲》。唐玄宗时曾创道调,此中所举《九仙道曲》和《御制三元道曲》大约就是道调之类了。《羯鼓录》诸宫曲中还有食曲一种凡三十三曲,曲名如次:

《云居曲》、《九巴鹿》、《阿弥罗众僧曲》、《无量寿》、《真安曲》、《云星曲》、《罗利儿》、《芥老鸡》、《散花》、《大燃灯》、《多罗头尼摩诃钵》、《婆娑阿弥陀》、《悉驮低》、《大统》、《蔓度大利香积》、《佛帝利》、《龟兹大武》、《僧个支婆罗树》、《观世音》、《居么尼》、《真陀利》、《大与》、《永宁贤者》、《恒河沙》、《江盘无始》、《具作》、《悉家牟尼》、《大乘》、《毗沙门》、《渴农之文德》、《菩萨缑利陀》、《圣主与》、《地婆拔罗伽》。

食曲的起原是怎样,我还不大清楚,不过《羯鼓录》所举食曲同《乐书》中的诸胡曲调颇多相似之处:如《羯鼓录》的《散花》,大约就是《乐书》乞食调的《妙花佛曲》,《婆娑阿弥陀》就是乞食调的《阿弥陀佛曲》,《龟兹大武》就是婆阤调的《龟兹佛曲》,《观世音》与《永宁贤者》就是羽调的《观音佛曲》《永宁佛曲》,《悉家牟尼》就是乞食调的《释迦牟尼佛曲》。由此看来,佛曲同食曲大概相同,俱为颂扬诸佛菩萨之作;只是食曲的材料,我所知道的比佛曲还少,也就无从定其然否了。

我们对于唐代和唐以前的佛曲,所知道的只有上面所举三十余曲同一些宫调,曲文是一字不存了。然则所谓唐代和唐以前的佛曲到底是甚么东西呢?我如今凭着这些佛曲的名目同宫调勉强下一个定义道:

佛曲者,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乐曲,有宫调可以入乐。内容大概都是颂赞诸佛菩萨之作,所以名为佛曲。大约为朝廷乐署之中所有,不甚流行民间。

关于佛曲之系西域传入中国的一种乐曲,有宫调可以入乐一端,本文第三节《佛曲考原》中尚有详细的考证,现在不去说他。我们所要知道的就是唐代同唐以前的佛曲与梁武帝所制正乐完全两事。《隋书·音乐志》云:①

(梁武)帝既笃敬佛法,又制《善哉》、《大乐》、《大欢》、《天道》、《仙道》、《神王》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读后感》 第2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