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部分 (第1/4页)

没事找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另一种有关苏联垮台的权威解释强调民众对该体制的自下而上的反对。在这种观点看来,一个基于强权的社会只有在它的领导人有能力随意使用镇压工具的情况下才能存在。一旦真的进行自由改革,就会给人民以打破锁链的机遇。当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没有使用武力去捍卫现行体制时,这点就很清楚了:来自下层的群众运动通过选举、集体游行、罢工和分离运动等,终于和平地瓦解了现行体制。受压迫的人民把票投给了资本主义,受压迫的民族主义者从莫斯科的樊篱中获得了自由。

虽然许多普通苏联公民确实表达过对现行体制的不满,但这第二种解释同样有着严重的缺陷。尽管大多数苏联人民和戈尔巴乔夫及其亲信一样,希望市场力量在苏联经济中起更大的作用,但民意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苏联人想要美国那样的资本主义。快速转向资本主义看来并不是民众所希望的发展道路。

同样,除了几个小共和国之外,绝大多数原苏联人民都想要保留联盟。就在联盟解体九个月前,一项旨在保留联盟的全民公决还是赢得了的票数。虽然人民希望进行经济和政治变革,但他们显然既不想要资本主义,也不想要政治解体。这让人不得不对认为民众压力和群众革命能够解释苏联体制的终结和转变的观点表示怀疑。

苏联国家社会主义的拥护者所提供的解释,比上述把苏联垮台归因于不可避免的经济崩溃或者群众革命的观点更加没有说服力。一些苏联官员抱怨说,外来压力动摇了苏联。但主要的西方势力在苏联体制刚刚建立时就已经这样做了,它们确实曾使出所有的压力想去击败它。如果它们在苏联仍然弱小和落后的时代尚且未能得逞,那么在苏联已经达到其国力和成就巅峰的时候却能成功,这难道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么?

旧政权的其他拥护者提到过苏联内部高层的背叛。按照这种观点,戈尔巴乔夫总统打着改革和复兴苏联体制的旗号,实际上干的是破坏它的勾当。但细心阅读戈尔巴乔夫的言行记录,就会发现他是诚心诚意地想要革新社会主义,而不是用资本主义来取代它。甚至在1991年未遂政变之后,戈尔巴乔夫此时再坚持社会主义已毫无所得了,但他还是坚持要这样做。再说,他也为了联盟的完整一直奋斗到最后。

上述四种观点都有其正确之处。苏联在斯大林时代所采用的、之后在改革前一直未受根本触动的、独特的经济管理形式,确实有着严重的缺陷,而且时间越长就越严重;苏联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呼声,确实也在体制终结中起过重要作用;西方的压力也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即使戈尔巴乔夫本人没有,他的一些高级助手也确实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信仰,而那时他们仍然占据着有影响的位置。然而,这些因素中没有一个,甚至加在一起也不能充分地解释事件的前因后果。

本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经济状况就已经严重地恶化了。在微小的调整未能改善经济状况之后,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为首的新的领导层开创了一条重大的结构改革之路,目标就是民主化和复兴苏联社会主义。然而,让戈尔巴乔夫和他的改革派始料未及的是,他们所实行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改革,其结果是创造了一个新的集团和阶级联盟,这个联盟喜欢的,却是用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

苏联体制(3)

鲍里斯·叶利钦,这位1990年成为俄罗斯共和国总统的政治家,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为了赢得权力,这个联盟必须撇开两个敌对集团——一个是那些试图革新社会主义的人,它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为首;另一个就是想要保存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只允许微小变革的保守派,典型代表是1991年8月企图政变的那帮领导人。亲资本主义联盟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治胜利,是由于得到了显然属于另一个集团的人的支持——苏联体制中的党—国精英。

苏联广袤的面积和众多的民族,一度是被国家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政治制度维系在一起的。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改变了这些制度,多民族的苏联便开始松散离心。新的联盟本来是可以重新形成的——确实,1991年差一点就成了——但这一目标与俄罗斯人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联盟的政治野心相冲突,这个联盟发现,只有把俄罗斯和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分离开来,它的权力才能巩固。这就最终葬送了联盟。

尽管没有人事先预见到这一连串事件会发生,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出苏联国家社会主义的基础结构是如何使这种结果成为可能的。虽然许多偶然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作用

《来自上层的革命读后感》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