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0部分 (第1/4页)

吻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胜机怎么又没啦(2)

可你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何如此犹豫?连你的手下们都不理解了,都在劝你了,你为何不听?就算不过江,像有的将士说的,那咱向东打下南京,占了江淮,断了清廷的南北运道,绝了它的主要财赋来源,也成!六朝古都,虎踞龙盘之地,据此还能不比停留在湖南强?即使想与康熙南北分治,这里也是更好的地方呀?可你仍然不听,就在湖南窝着。

战事最为关键的时刻,犯下如此大错,致命啊!从此万劫不复,咱们的康大帝就要守得云开见天日啦。

吴三桂究竟为何不愿过江,这方面缺乏明确史料佐证,难有定论。可能他真的老了,六十来岁的人了,不复当年勇了,更老成持重了,谨小慎微了,缺乏出奇制胜的胆略和破釜沉舟的勇气了。

也许经营云贵十几年,视为根本,不愿轻易放弃,也有点不敢放弃,觉得有此就踏实了;一旦过江北上,等于要抛弃这一切,开辟新天地了,成倒好,若不成,岂不两头空,进退失据?

何况俺已占了半壁江山,又兵强马壮,刚打得你康熙一败涂地,凭此好好压压你,干脆放俺儿子应熊从京城回来,再与俺谈和算了,双方划江而治,南北二分,你做你的北皇,俺做俺的南帝,好得很嘛。要不然,俺可就过江了!

这种可能性是很大。因为老吴让先前被他扣留的礼部侍郎折尔肯和翰林院学士傅达礼,给康熙捎过一封信,里面咋说,不知道,但从康熙极端愤怒,并指斥其“词语乖戾,妄行乞请”来看,肯定不是康大帝希望的来降了,但也不会是要求清廷投降,逻辑上讲不通,如此,应该还是与和有关,并且提出了康熙绝不能接受的条件。

后来,吴三桂又通过西藏*喇嘛,为他向朝廷带过一次话,加上康熙的反应,大致能看出,老吴确实主动提出过裂土罢兵的和谈条件,以当时双方实际分界线来看,不是划江而治是什么呢?另外还应包括放回儿子吴应熊,亲骨肉嘛。

但康大帝岂能听你摆布?俺才是名正言顺的一国之君,天下本来就都是俺的,是俺列祖列宗流血牺牲打下来的,你一个吴三桂乱臣贼子也,还想和俺较劲,甚至搞个什么南北共称帝,荒谬之至!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来呀,把吴逆的儿孙(吴应熊父子)一块儿斩了,再把其关外祖坟也给毁了。吴三桂,朕与你势不两立!唉,老吴的梦想破灭了,儿孙也跟着完蛋了,胜机也稍纵即逝了。

有一点必须说明一下,吴三桂主动求和,时间是在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份,也就是吴军一路势如破竹,拿下湖南,刚到长江下游饮马时!而且就是在和谈无望,儿孙也被康熙砍了头后,老吴也没啥过江的意图,还抱着个湖南宝贝疙瘩不放呢。

足见其雄心有多大了!也许起兵时他就根本没想过要与清廷拼个你死我活,见好就收的心态早已扎根了,不管康熙答应不答应,能实际上划江而治,很满足了,什么民族大义,恢复华夏,幌子而已。

只是机会错过,永不再来,何况又是这等大机会,地位高,架子大,你吴三桂如此怠慢,它哪会再登门?自此,老吴迎来了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从顶峰开始坠落了。

而咱们的康大帝,又逃过了一劫,不能说一生的,也是六十一年帝王生涯中最大的一个劫。从此,在那千年一帝的人生旅途上,一马平川,康庄大道任他行了。

大帝开始大反击

且说吴三桂只在长江南岸饮马,不过江,给了康大帝弥补不足、再准备再动员的绝佳良机,一条仍是以荆州为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重点的严密细致的军事攻防线,很快部署完成。其他战场或重点防范地区,由八旗领衔、绿营主演的各军也分别到岗到位。

这边吴军虽错过了战略上的决胜之机,但毕竟大胜之下,余勇尚在,气势仍存。起先还保持着进攻的态势,待清军顽强抵住后,不可避免进入了相持阶段,且迅速转为清攻吴守的局面,主动权也随之从老吴手里转入康大帝那里去了。这也难怪,清吴PK,前者本就处于强势地位,加之老吴在长江南岸又弃攻为守呢。

当时,清军要同时在三个战场作战。老吴占据的湖南,不用多说,肯定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战场。此外,左翼东南福建、浙江与江西,有耿精忠相抗;右翼四川、陕西与甘肃,有王辅臣与老吴派去的大将王屏藩为敌。

双方兵力到底有多少,清官方只统计了对方,自家的却讳言,但又给人一个感觉,好像清军远少于吴军。这就有点扯淡了,老吴大本营不过云贵一隅

《真实的大清照片》 第2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