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9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美国《华盛顿邮报》2009年7月26日刊发了一篇文章,名为《中国商人在法国迅猛投资酒庄》。文中写道: 要想在法国找到比黎塞留城堡更“法国”的地方恐怕很难。黎塞留红衣主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于1632年购买了享有盛名的葡萄园,并把他最宠爱的情人藏娇在此。之后,这里的葡萄酒成了路易十四国王统治时期凡尔赛王宫的宴会御酒。

后来,一个以香港为基地的中资房地产投资商在黎塞留城堡投了一大笔钱,全部收购了该酒庄,包括葡萄园、城堡和有优良传统的葡萄酒品牌。在这之前,还有一家来自青岛的公司收购了离此地不远的拉图拉甘酒庄(Chateau Latour�Laguens)。

报道说,在两起收购案中,中国投资者打算将纯正波尔多酒推销给中国新崛起的那些富人。

收购后,新所有者打算在中国青岛建立一家酒店,并开设相同名字的葡萄酒连锁酒吧。收购者似乎并不看重酒庄原有市场,而是准备把酒庄所出产的葡萄酒都出口到中国。另外,他们还计划将酒庄所属城堡改建为一个度假酒店,提供给那些高级游客,并推出专门针对婚礼服务的项目。显然,这一项目瞄准的主要都是中国人。

收购者最在意的看来是葡萄酒庄园的历史传统。因此他们花费了巨大精力来搜集能够证明当地古老传说的文件。并且,在收购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把前几年刚设计的现代化的商标改回了原来的样子。特别在酒瓶上注明了1632这个年份,这是城堡正式出产纯正葡萄酒的年份。

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似乎仅仅是个开始,而且,很快据说还有第三家中国公司正在波尔多地区寻觅待售的酒庄。

巴黎:欧洲温州人的大本营(1)

在这些让法国人骄傲的领域,中国人的收购吸引了众人的一致关注,在一些不那么受关注的领域,中国人也正在悄无声息地取得更大的成功。特别是来自浙江温州一带的中国人,在欧洲商业界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欧洲,温州人(本书所说温州人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包括了温州周边一些县市的人员,特别是包括了占据相当比重人口的实际属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的人员)的首次亮相,是2004年发生在西班牙的烧鞋事件。那起令人震惊的,也让温州商人损失了数百万欧元的悲剧事件,却让在欧洲经商的中国人,特别是温州人,逐渐呈现在了更多人的面前。

据说,在海外的温州人有60万人,活跃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就人口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温州人的影响力却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所能赋予的概念。以法国为例,《欧洲时报》撰文说,目前仅在法国的温州人就有15万人左右,其中最密集的城市是巴黎。近20年来,温州的商人在巴黎2、3、11区和犹太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甚至已经开始一步步地把犹太人挤出原来的领地。

对中国人而言,温州这个词几乎意味着一种奇迹。历史上温州从来就没有辉煌过,在海上丝绸之路开拓得最成功的年代,它南边的泉州成为最大的贸易港口。然后在明清时期,温州也远未如长江沿岸的各港口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虽然温州也沿海而建,但却并没有突出的建港条件,并且作为港口腹地也不够广阔。因为其背后的大山阻隔了货物的运输。

虽然温州并没有任何突出的地理或资源优势,但却以自己的敢闯敢干,创造出了让中国人为之惊讶的经济奇迹。如今,大家一提到温州人就会联想到富人、有钱、做生意等词汇。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就靠自己出产的“八大王”,以及满中国到处遍布的小商小贩创造出了一个“温州现象”,乃至于成为经济界人士为之深入研究、探讨的主题。而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关注到的,还有众多温州人开始在悄悄走出国门,移居到国外,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取得了让当地人为之震惊的成功。

温州人移民欧洲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宣布参战,并在各地招募了大约14万劳工赴法国支援协约国军队。根据与英法政府签署的合同,这些劳工每天报酬为5法郎。当时温州一带百姓生活贫困,因此青年人纷纷应召。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劳工中大多数乘船回国,也有部分幸存的温州人选择了留在法国。

许多年过去后,这些中的一些人依靠自己的吃苦能干发了财。他们发达的消息传回老家后,吸引更多的温州青年来到法国谋生。许多温州青年凭着擅长石雕的技能,另一些则依靠另一拿手手艺—

《中国经济的崛起的原因》 第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