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想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27章 鸣喇叭
淮北矿务局某厂司机,一日晚上把他开的上海小轿车停在职工生活区。到夜半零时,车的喇叭突然长时间不间断地鸣叫起来。正在熟睡的他被喇叭声惊醒,慌忙爬起来去看。他快走到车跟前时,喇叭声却停了。他习惯地去检查车门,见车窗的玻璃是摇上的,车门是锁上的。他就又回去睡。然而衣服还没脱好,喇叭声又响了。响声吵醒了不少职工,有四五个人不知怎么回事,都起来看。为怕再响,深感蹊跷的司机只好剪断了喇叭的电源线。
这部车在交通工具尚匮乏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实际上是客货两用车。有的人坐着这部车被送去抢救,就没有再回来。还有的人去世后,是这部车把他们送到火葬场或者墓地。因此在寻找喇叭无人操作状态下响的原因时,有人就联想到了他们。
第128章 龙虎井
在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下有一口名井叫龙虎井。它之所以出名,除了深不可测、永不干涸、取之不竭之外,还相传在井下和井上曾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龙虎斗。井旁曾有一块石碑,碑文由堪称一代文人的黄岗县知县杨守敬撰写,它记载了龙虎斗的历程。一位余姓士绅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告诉他的后人,他在清光绪年间见过这块碑,并阅读过碑文。根据他的讲述,他的后人对碑文内容作如是说:清朝中叶某年,在黄冈一带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盛夏时节竟连续两三个月滴雨未降,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面临绝境。黄岗县知县杨守敬试用了各种求雨术均无果,为此他心急如焚。在得知回龙山下有一口叫龙井的井里有龙之后,他想:既然是井里有龙,龙见虎必斗,为何不以龙虎斗的办法将龙引出来呢?龙一出井,不就有水了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先是下令在全县旱情最重的地方每隔三五里地设一个求雨站,每站配青壮汉子十人,预作引龙的轿夫,然后派人上山捉住一只老虎。安排龙虎斗那天,他身穿朝服,在井口旁下跪说:“久旱不雨,万民苦难,祈望神灵护佑,赐雨我民。”言罢重重地三叩首。尔后命人将虎头斩下,把虎身放在他轿里,把虎头用长绳拴牢,放进井里。绳子放了几十丈后虎头才到水面。虎头一接触井水,就见井水开始向上涌动。拿绳子的人知道是龙在追虎,很快又把虎头拉了上来。杨知县见状,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一把将虎头接过来抱在怀中,坐上轿子,拼命向最近的一个求雨站逃去。此时龙带着井水已紧跟着冲上地面,追着杨知县而去。杨知县死死抱住虎头,引着那龙追。当杨知县逃到第一个求雨站时,说起来也奇,天空竟阴云骤起,下起倾盆大雨来。他且惊且喜,换了轿夫,又往第二个求雨站狂奔。那携有丈许高水头的龙又跟在后面紧赶。就这样,杨知县是一站一站地逃,龙是一站一站地追,雨是一站一站地下。待杨知县到达最后一个求雨站时,已逃出有一百多里,雨也下有一百多里,全县的旱情也就基本解除。他欣喜地站到一个高处,奋力把虎头抛进涛涛的水流中。那龙得了虎头,又携着水头按原路返回到井中。求雨成功,万民为之雀跃,全县为之同庆。为彰显神龙之功,杨知县特树碑以记,并亲将龙井更名为龙虎井。
第129章 口哨
二十世纪末一个夏季的一天上午七时左右,居住在淮北刘桥的高老师像往常那样步行在两边是农田和水塘的路上,到她所在的后楼小学去上班。今天所不同的是,因天下着小雨,她打着伞。
她很快就走完了三四里路程的一半。尽管雨雾蒙蒙,她还是看到学校的轮廓了。这时她听到身后有咳嗽声和口哨声。她想,又有人来了。
但是她走了一会,感到并没有人来,而身后又响起咳嗽声和口哨声,她就禁不住回头去看,可什么也没看见。她的目光往左右扫了扫,停在了路边的两座坟上。这两座坟的主人她都认识。一座是她刚死不久的学生的,这个学生生前会吹口哨,另一座是生前居住在她学校附近的一位老者的,这位老者至死都咳嗽不息。
她的心一阵紧缩,像逃跑似地加快了步伐,到了学校把她的所闻讲给老师们听,老师们都一笑置之。
又过了些天,也是同样的天气,同样的上午这个时候,在同样的地方,她的张姓同事也听到了口哨声和咳嗽声。她变貌变色地赶到学校,见到高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可知道你说的是真的了!”
第130章 陌生女
某女,一天到住在淮北三堤口延深工程处的表侄家走亲戚。至晚,表侄媳带孩子外出有事,表侄到单位学习,家中只剩下她一人。二十一时许,她从她住的房间到另一间卧
《诡闻录介绍》 第1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