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7部分 (第1/4页)

热带雨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们上山砍树,自己做了辆结实的马车,拉到城里去卖,就连郭燕说的码头他们也给修了出来,听说郭燕要卖网,回头还要养鱼,其中一个又介绍了一个他原来认识的水乡人来,这下,连船都做了出来,郭燕的网箱养鱼也折腾了起来。

看到那大面积的沙地长的都是草,觉得荒废了可惜,就让赵氏她们搂烂树叶子,他们拉了,沤到那贫瘠的沙土地里,说是来年就可以种西瓜卖钱。

因为这对吴家父子,郭燕的心一下子就轻松了,日子也过的顺心顺意起来,眨眼间就进入了冬季,眼看要过年了,山中气候冷,早早的就烧起了火坑,郭燕一家四口也住到了西屋的火炕上,倒是比那木头床睡的还舒服。

那条河果然耐不住严寒,冻上了冰层,孩子们也多了个玩耍的去处,就连钱元脩也起了兴致,说要砸开冰层,钓鱼吃。

郭燕想起了她的网箱养鱼,不知道当初他们淘挖的深度够不够,那鱼会不会冻死。

郭燕最初说要把网箱放到河中央,可那后来请的王项却说,万一上游流下来枯枝烂木头,或者到了夏天,雨季高发期,这养在河中央的网箱就不安全了。

他建议郭燕,把河边的淤泥淘深些,用石头垒结实些,周围用木头圈起来,把网箱放在中间,这样,就安全了,可这样也有弊病,不仅每天要专门给鱼弄饵料吃,那深度总是比河中间要浅许多,只怕温度也不够,不知道会不会把鱼给冻死。

听到钱元脩说要抓鱼,郭燕就让他在网箱上砸了个洞,查看一番。

鱼一抓出来,把那王项都吓了一跳,才几个月时间,原本放进去大小不一,瘦削干巴的野鱼,都长的膘肥体重,头大身圆,大的不止五六斤,二三斤够上餐桌的比比皆是。而且里面有许多半大不小的鱼,也不知道是大鱼繁殖还是充足的食物引来的野鱼,和大鱼混杂在一起,一个鱼兜子下去,大鱼小鱼满满的。

这几个原来以为郭燕不过是玩闹寻乐子的人,看郭燕的眼神不禁就变成了崇拜。

郭燕笑的无比甜美,原本这些四处游弋的东西,被这样圈着养,每天小鱼小虾水草什么的吃饱喝足的少运动,怎么不长肉?

正好赶到年尾,这鱼可以卖个好价钱,众人就商量要运到城里去卖,只是大冬天的,滴水成冰,怎么运输成了个大问题。

还是郭燕想招,把鱼连水一起,装在木桶里,不断的往里面加热水,保持水温。

吴仁父子和王项都是劳动人民出身,见多识广,也能融会贯通,他们保留郭燕的提议,两天时间做了个个水箱式的马车,木桶和车底做成夹层的样式,可以放炉子把空气升温,木桶上面一般是固定的盖板,另一半却是活动可拆卸的,这样即方便运输,不怕把鱼冻死,到了集市,把顶上的半个木盖板掀了,就可以捞鱼叫卖。

中国人素来有过年吃鱼,图个年年有余的吉利。虽然都是河里的常见品种,可架不住正好是年节,即使是穷苦人家,也会忍疼买上一条,三十晚上吃。

第二十六章

大户人家都有专门的庄子池塘养鱼,却多是死水,饵料投放也不一定充足,一条鱼养个三年五载的才长这么大也不稀罕,郭燕先是从河里捞鱼,然后短短几个月催肥长成的,鱼肉的鲜嫩程度自然跟不上,等后来买回去吃了的人发现,虽然是河塘常见的品种,这鱼却肉嫩味鲜,口感要比一般的鱼要好的多,吃惯了好东西的人嘴刁,有了稍微的区别,就愿意花银子卖更好的。

这就造成了一些大户人家舍弃自己家养供应的鱼,转而卖郭燕的鱼的景象。

有这些有钱人炒作,价钱就抬了上去,而他们这些人家只要好吃,并不怕价钱贵,宴请宾客什么的需要的量也多,就有人家干脆就成车成车的跟郭燕定货,连在市场叫卖都省了,还会额外的多得些赏钱。

好在当初郭燕心狠,那几个人也实惠,沿着河岸一共放了十几个网箱,并不愁没鱼可卖,郭燕自然不会放过挣钱的机会,就让他们把够份量的鱼都捞了,卖钱去。

郭燕自然是知道钱能生钱的道理,尤其是手里还有这么多实用的人才,要是把银子压在手中,实在是白糟蹋了。

尤其是现在玻璃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她想到来年要种的西瓜,专门让人卖回来了玻璃,建造了一个温棚,准备育西瓜苗,而且,自从有了这个玻璃温棚,一年四季,家里不分主仆,都能够吃到青菜,此举不仅省了卖蔬菜的银子,还得到了赵氏,吴仁他们的一致感激。

自从三百年前有了玻璃,有钱人家都有温

《穿越之好好过日子 聚合中文网》 第1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