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孤独半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吴家母就没再说什么。
后山有一大片地——就在他们屋子的东面——种满了菊花。这些菊花是每日供给主人用的。
吴家住在这里,管家就把花地交给他们打理。无双常常用一个下午除虫施肥松土。后来问了上头,能不能自己种点东西。
石家大奶奶同意了。
无双种了艾草,打算继续研究艾灸疗法。
吴老爹因为是大厨,天天要抛锅,久了他就患了职业病——右手的肘窝和肩窝酸痛,针刺一样密集地痛。这么多年来,每次痛了,吴老爹都用铁打酒给自己按摩按摩,对付过去。
这一次无双给他艾灸。她先用活血通经的药油涂在疼痛处,然后用艾条,从脖子到指尖,整条经络取几大穴位,来回地熏灸。效果很好,十天后吴老爹觉得胳膊灵活多了。
无双见到有成效,别提多高兴了。她每天都很积极主动地帮他灸,扬言要坚持三个月:“这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彻底好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多年形成的老毛病,起码给它两年时间恢复吧?”
吴老爹点头:“好的。女儿大了,懂得孝顺爹了。”
无双又说:“其实啊,你这是长期磨损这一块的筋骨,湿气和寒气趁机入侵,在这里形成了风湿。”
风湿这种病,在气候湿热的地方十分常见。不单单江南,凡是海边、湖边等常年湿热之地,老百姓都有这种病。比如渔民、海员。
无双给吴老爹说了一个风湿病的医案。是她在《小儿药症直诀》里看到的。
大国医钱乙自己就是个风湿病患者。他年少时在东海海边生活过很多年,这可能是他风湿病的由来。年轻时还感觉没什么,等他上了年纪之后,开始难熬了。
他在京城当御医时期,风湿发作过几次。那时他自己给自己用药,控制得都还好。文献记载是“疾屡攻,自以意治之,则愈。”
但是,当他从太医院退下来以后,这个病越来越严重。他常常感到身上持续疼痛,四肢活动不利。
他就给自己诊断了一下,诊完之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脏则死,吾其已夫!”他说——唉呀!我的风湿恐怕发展成周痹了,周痹如果顺着四肢进入内脏,人就要死了。难道我会就此结束生命吗?
周痹是一种严重的风湿病。不仅难以治愈,而且极易复发。
可能沿海地区的看官会比较清楚——即使在医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一种彻底治疗风湿的方法。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种慢性病是治不好的。家里有老人的话,到了阴雨天气他们就很难受,吃什么药都好不了。
那么,宋朝的钱乙能有什么方法呢?
钱乙仔细思考后,想了一个方法,“吾能移之,使疾在末”,我能移动这个病,不让它进攻内脏,我要把它逼到四肢去,让它在那里停留。
于是钱乙开了方子,配药后,“日夜饮之”。(此方已经失传)
喝药喝了一个周期,他发现自己身体产生了症状——“居亡何,左手足攣不能用”——他的左手和左脚,慢慢地僵硬不会动了。
一般人,要是发现自己半边身子突然不能动弹,肯定会吓得半死。可钱乙十分高兴,“乃喜曰:可矣!”他知道自己成功了!成功地把渐渐进攻心脏的风湿逼到四肢去了!
但是,他的治疗过程还没完。
他又“使所亲登东山”,让家人到旁边的一座山上去采茯苓。
茯苓是块茎类植物,跟花生、红薯一样,长在地下面,被埋着看不到。那怎样才能找到茯苓呢?
钱乙是这样叮嘱家人的:“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
原来,古人相信,“上有菟丝,下有茯苓”。如果地上有菟丝子生长,那么它的根部就肯定有茯苓。因为它们都是靠寄生在松树上生长的。茯苓正是寄生在松树根部的一种菌类植物。(在现代不一定了)
钱乙亲人在大山里转了好些日子,终于找到了一处茂密的菟丝子。可这菟丝子长得盘错交杂,蜘蛛网一样,根本不知道它的根部在哪儿。他们就按照钱乙吩咐,点燃了菟丝子,一直等到火烧完,看火是在哪里灭的,那个地方就是根部。
他们一挖,果然挖出来一个茯苓,巨大得跟簸箕一样。(果得茯苓,其大如斗)
钱乙看到这块茯苓,乐坏了。这可是块宝贝啊。一般在药店,哪里买得到这么好这么纯正又有年头的茯苓。千金难求啊!
他开始按照一定的
《穿越之恋上武林贵公子》 第1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