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淋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表现了他的正统思想和胆小怕事的性格弱点。在第四幕里,作家恰如其分地描写了他与正统思想决裂和逐渐坚强起来的过程。促使他转化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于铁子的牺牲精神给予他的感染;二是清廷官僚明大人卖国投敌行为给予他的教训。高秀才接过于铁子的红腰带,并听了于铁子留给母亲的遗言之后,深受感动,他让于铁子扶小树站好,上前深深一拜,对于铁子说:“于铁子,你叫一个老秀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义和团,你叫我的老骨头硬棒起来了!刚才我还忧虑,这件事的结局到底怎样呢?我自己怎样呢?你呀,于铁子,叫我不再为自己揪着心了!这些日子,我仔细想过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古有明训,那可得彼此以兄弟相待,想骑在我们的脖子上的不是兄弟,是仇敌……”对吃里爬外的官僚明大人,高秀才则义正辞严地进行怒斥:“我本想,有这么多纯正忠勇的义民,上边必然受到感动,上下实在可以一条心,一个劲儿,齐心对外,转危为安。可是,我把你们这上边的人看得太高了、太大了。你们另有打算,看团民不好惹,就天天叫师兄,赶到看风头不对了,你们赶紧想逃跑,又要打白旗投降,作汉奸,杀义民!你们只知有己,不知有民;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洋人猖狂,因为你们胆小如鼠!百姓无衣无食,因为你们吸尽民脂民膏!你们吃里爬外,欺软怕硬!义和团比你们胜强十倍、百倍!师兄们有颗真心,你们浑身连一根骨头也没有!”这两段对白,激浊扬清,爱憎鲜明,它说明,经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和实际斗争的考验,正直、懦弱的穷儒,已经摆脱了封建教育所形成的沉重的精神负担,与农民起义的英雄们彻底通心了。在《神拳》中,这是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艺术形象,作家严格地按照历史生活的本来面貌对这一形象进行刻划,不回避矛盾,不作简单化的处理,因而获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功。作家通过“秀才造反”的艰苦历程的描写,令人信服地说明,义和团农民起义的声威,在清末社会的各个阶层,引起了何等巨大的震动!说明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不仅足以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必使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根基加以动摇。因此,我们认为,高秀才的形象塑造,在开阔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方面,在深化作品的主题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神拳》在艺术上也是有特点的。朴实、自然、感情炽热,是它的基本艺术格调。它是写农民起义的历史剧,但是并不侧重于渲染历史事件本身的“传奇”色彩,而把笔力用在写生活上,用在写人上。我们来看剧本的第一幕。大幕拉开,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京西某地的一个普通农舍。农民高永福的独生女儿高菊香今日放大定(即订婚),菊香的二叔高永义及街坊乡亲,送不起礼,只得“空手道个喜”。婆婆赵大娘送给未过门儿媳的彩礼,也不过是“赶了几趟集,没有人看它一眼”的土布,因为现时洋布“眼热烧饼似的”,都“抢着买”。由农民的苦难,洋货的倾销,引出教堂对农民的盘剥,由此再写农民对洋人洋教的痛恨,引出各地义和团烧教堂的消息,引出对乡民练拳的侧面描写。动荡的社会,苦难的生活,使姑娘放大定的喜庆色彩大为减弱。然而这还不是高永福一家的不幸,不幸在于正值此时,当地恶霸张飞龙依仗官府和教堂的支持,派他的弟弟夜猫子来抢亲,菊香走投无路,碰死在磨盘上。作家在第二幕里,又通过回叙交代,事件发生后,张飞龙又逼高永福交地还债,知县将他仅有的五亩地断给教堂,高永福呼天不应,吐血而亡。高永福一家的悲剧,不过是《神拳》情节的开端,然而作家却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对农民的日常生活画面、生活矛盾的细腻描绘,异常生动地展示了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复杂而又动荡的社会面貌。这里既有农民的贫困、破产以及清朝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也有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宗教渗透以及教堂与官府的勾结、互为利用;既有对动荡不定的社会形势的侧面勾勒,更有对农民反抗怒火的正面展示,如此丰富、多样、复杂的社会内容,在作者的大手笔之下,缩龙成寸,全都通过高永福一家的遭遇,天然无饰地反映出来。这一幕戏,最可见老舍的艺术功力。后面的三幕戏与第一幕比较起来,就显得弱了,虽然也有一些精彩的段落,但是作家的笔力显得有些过于分散,未能沿着对主要人物的生活命运的描写来安排戏剧冲突,加之有时忙于交待事件的过程,缺乏对历史生活画面的真实、丰满的刻划,因而,艺术感染力也就相对减弱了。
老舍建国后创作的最后一个话剧剧本是《宝船》。这个取材于民间故事的童话剧,最初发表
《老舍的原名是什么》 第3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