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一百六十五集 情系汀江 (第1/2页)

逍遥听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笔墨写意

汀江水墨石承载了千年的文人笔墨气韵,让我们有幸在客家母亲河汀江得觅她久违的天颜,水墨交融的晕染与留白展现的笔墨文心,让我们在诗意氤氲中梦回唐宋元明,一览中国文人水墨画在山水、人物、花鸟上的过往风华,再次与先贤大师践行心灵的契约与对话。

汀江水墨石在山水题材上所营造的笔墨气韵,反映出山水的一峦半岗迂折迥回,阴晴晦涩的湿润特点:在石面上营造平远、高远、深远的构图方式。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是一种由近及远、构图方式:两山隘口间,一条小道弯弯曲曲地向山谷走来,穿过山谷消逝在远方,若有人物置身其间,空谷足音、进山与出山,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禅意就在山与人之间产生,山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它是深入人内心世界的精神寄托。

“一体两翼”是一种由高远到深远的构图方式:中峰突兀,再由两侧的峦岗向两边平缓过渡推向远方。

轮廊线条按“纹绺”穿『插』,峰与峦之间若有流泉飞瀑,仁山智水的理念就隐含其中,云中山顶的树林以大小浓淡的“米点”和“混点”生成,青、靛、蓝、黑、墨的五彩墨华,展现苍莽秀润的远方峦障。

山体的层次以巧『色』勾嵌分明。

汀江水墨石中的山水特质,让我们恍惚看到山水画鼎盛期“元四家”的笔法与影子。

汀江水墨石在人物线条应用的手法上,以大写意兼小写意为主。

“离、披、点、划时见缺落,若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大写意浓墨粗笔:人物天真巧拙,面部留白,近视无功,远视生成意象;松袍宽袖,多见于禅意人物,行、立、卧、跽、坐间渐悟与顿悟的禅机,若拈花一笑了然通透,以形畅神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写意以细劲流畅充满动感的“纹绺”形成。

人物形象:云鬓垂髫,峨冠博带,清骨秀体、衣袂飞扬,衣纹与身体动作相携,体现出中原的衣冠文化和南朝的名士文化,侍女与道教人物居多。

汀江水墨石在花鸟上的笔墨情趣以小写意为主,石面上晕散着大小不一的墨晕,大者为花,小者为蕾;书法笔势上的点、曳、斫、拂构成了枝叶,疏密分配极类魏碑书体的分间布白。枝叶上晕墨苔点充斥其间,花瓣上仿佛带着湿润的墨『色』,这些自由的点也可以独立构成新的意象。

石面上的花草鱼虫、花间禽鸟若疾笔写就: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笔意冷逸简约,赋予人格化、符号化的精神传递。

飞禽走兽永远定格在凝眸的心灵脉动。

黑白天书

汀江水墨石的墨韵,不仅在画意上有如此丰富的表现与张力,而且在笔意上的凝结也毫不逊『色』。

白字如碑刻的黑白拓片,黑字如名家墨宝,黑、白字体行中走草,正锋与侧锋水『乳』交融,峻拔内敛、刚柔并济。

黑字:釉质,水流漆包浆。

字体圆润饱满,蚕头起笔,笔运中锋,燕剪收尾,表现出藏头敛尾的阴柔墨韵;

白字:硅钙质,节理包裹。

字体粗犷多棱,金戈斧斫,奔雷走电,开碑裂石,表现出魏碑雄健的阳刚墨韵;

这些弥足珍贵的汀江水墨石字石,无疑是水墨画的题跋。

是中华文字传承至今的“神体”书法。

天然墨趣

路为纸、地成册、行作笔、心当墨。

这个陈文龙,当真厉害,把汀江画面石的特点各方面都考虑到,如果没有一定的书画功底,通篇看下来,还是有点困难的。

不过,也许陈老师早就考虑到这点,所以,尽量把每个特点都讲得很细,力求让人看得明白。

下面就是讲他自己怎么喜欢爱石了,这些列举的石头,应该都是他的宝贝吧。

偶得水墨石佳品,心中窃喜难奈,夜阑人静,独自品茗抚石,凝眉间,神驰古今:看《曹冲称象》之巧妙,观《大唐花舞》之奇艳,惊《武松打虎》之神勇,悲《黛玉葬花》之高洁,叹《英雄吕布》之气短,望《松间明月》之清幽,读《慈母『吟』》之泪下,游《东坡赤壁》赋华章,话《倩女幽魂》之痴绝,听《伯牙抚琴》之空明,品《陆羽煮茶》之留香,嗅《深谷幽兰》之芬芳,识《少年闰土》之如故,师《鬼谷真人》之玄微,参《达摩禅宗》之菩提,喜《七星伴月》之良辰,会《兰亭流觞》之雅趣,咏《高山流水》之悠远,蹈《敦煌乐舞》之轻灵,笑《八戒背

《石道涵青海油田》 第一百六十五集 情系汀江(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