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1部分 (第1/4页)

莫再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得不像凡尘间物。这幽黯绿谷中向上延伸的阶梯如此冰清玉洁,犹如天梯一般,似乎在引导人们踏上通往内心也是回家的道路。

在上山的时候,我经常会停下脚步,伸腰抬头,向舒展在天空下那由高而低一路向大地延伸的山脉眺望。在那些白雪正在消融的绿色山梁上,夕阳橙红色的光正水一般浸润着白绿相间的灌木,同时也将那些耸起于植物海洋之上的高大碣石,染成一片明亮的棕红色。

当我真正站在巅顶往下看时,太阳已经沉入暮霭之中,脚底山岭全改变了模样,换成了冷色调,并在逐渐模糊,向天际的青灰与黯淡隐去。

所有的山巅之上,

是静寂;

所有的树梢间,

无丝毫风息;

林中鸟儿沉默不语,

稍候,你也休憩!

这是歌德赞美德国黑森林的诗,用在此刻十分契合。

。。

莫厘峰的昼夜(1)

“苏州,北枕大江,西南望太湖,群山簇拥于其西,重湖环抱于其东。灵秀之气,郁为人文。洞庭西山、东山对峙于湖中。西洞庭之最高者曰缥缈峰,登其巅,则吴越诸山皆隐隐在目。东洞庭之最高者曰莫厘峰。北望姑苏,横泾一带之家,历历可数。吴中无高山峻岭。”(《吴郡志略》)

莫厘峰是东山最高峰,周围山峦起伏,箬帽峰、翠峰山、金十岭、吟风岗分列莫厘峰两侧,叠山耸翠,如五条苍龙下山,飘逸舒展,气韵生动。

山上峰连峰,山谷坞连坞。山上茶树连绵,山坞花果葱茏,犹如植物长廊的雨花坞是正面面对莫厘主峰的一个坞。漫漫古道向谷底延伸,老树遮天,浓荫匝地,使小路更显狭长幽深。路畔沟渠里泉水淙淙,数座古石桥横架于上。绿丛中还有位于甬道旁的石雕群,石人石马石翁仲,其中有两排相向而立的大猫状石雕十分有趣,那就是民间称为“年”的神兽,春节放鞭炮据说就是为了吓唬它,所以叫“过年”,因其凶猛,古人将之放置在神道上用以守墓。这些古石桥古石雕原本散落在西山乡间各处,现被收集到了雨花坞作为景区展示当地文化遗存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很喜欢这条绿树成荫的古道,树隙处处透出重重迭迭、深深浅浅、浓浓淡淡、满谷满山的绿。路畔的小石桥古意盎然,还有青石白石雕成的石兽石人像,总让人忍不住停步细看。尤其是那些猫样的“年”,都直直地蹲踞在地,挺胸瞪眼,圆头圆脑,嘴巴弯成弧形,是一头头正发出神秘微笑的大猫,在我眼里可以与蒙娜丽莎比美,怎么看也无法与猛兽挂钩。过年过年,以往我只把年与月、日联系在一起,视作无形的时间概念,原来还有一种“年”,居然有形有态,如眼前的猛兽,却有猫一般的神定气闲,而且还会意味深长地笑。

古道尽处,有花岗岩牌坊立于山脚,上刻“雨花禅寺”四字,近旁另有一大石,上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游东山时所题“逍遥”两字,端庄丰腴。牌坊之后,便是上山石阶,悬于耸翠壁岩之上。

我就是从这里开始登莫厘峰的。半山有雨花禅寺,背山面湖的位置使黄墙飞檐的寺院成为一幅巨大青绿山水画中若隐若现的一个视点,因为有这座小寺,使得翠谷更幽,绿意更浓。

路至寺前右转而上,雨花坞背阴,路一转就到了山的阳面,也就是莫厘支峰翠峰山,视线开阔,东山镇就在山底平原之上。山脉连绵向在两边延伸,近处左右都是山坞,坞内林木茂盛,山上大多辟为茶园,未开垦的山头植被稀疏,树瘠草衰,可能因石多土薄,又临湖风大,不易生长。

原本自然生存的山地植物,大多野竹杂树茅草之类,早先上山的小路便蛇行其中,走在上面,草不没脚,天高山低,人如行走虚空中。

一条正在修筑的盘山公路,将原先呈直线上升的小路隔断,我穿过新开辟的沙石路基,仍循隐在草丛中的原路上山,这是徒步登山的捷径。

山梁之上有座废亭,由下而上望去,是山脉与天际间的一个小小的剪影,及至抵达亭前,也就站在了一道宽阔平展的山脊之上。原来,废亭剪影实际上是座简易的小房子,无门,敞轩式,寺庙的黄色涂墙,在蓝天绿峦中很显目。

山那边有个巨大的山坞,由谷底至山坡是个白花花的大公墓区。那个坞就是莫厘山区最著名的法海坞,因法海古寺隐于谷内松林之中而得名,据说隋代莫厘将军墓也在坞内,莫厘峰便由此得名。现在的大型公墓是华侨公墓。

坞之上群峰绵延,一道山上公路越峰渡岭而来,又

《吴山点点幽原文》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