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僻处自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整羊、笾豆、黄酒、檀香等,老爷在赞礼生的高唱下行三跪九叩礼,陪拜官员需陪同跪拜。祭完孔庙与家庙后,公爷与太太开始用早饭、摆酒席、吃水饺。
早饭以后,公爷、太太来到前堂楼,坐在楼屋门口接受府内人员的叩拜。届时,车栏、马号、车夫、马夫、作夫、轿夫、大堂、二堂、三堂、内门、书房等各房、各作、各部分的数百名仆人按次序到前堂楼给公爷、太太磕辞岁头。叩头之后通常要赏岁钱(红包),里面的钱数根据下人的地位不等而有所不同。
此外,各府门头的本家也都要来拜年,只不过他们都是在前堂楼内见面,人们只作揖不磕头。如果是县长来拜年,就要在三堂小会客室会见,县长太太来拜年则在“前上房”室内接见。除此之外,还专门有老妈子从“除夕”开始每天都要领黄表、香、蜡烛等到府外的南堂庙进香。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3)
五、杂耍、燃灯、送神
从大年初一开始,孔府门前每天上午都有“鼓楼门会”。会上有卖各种东西的,还有表演杂耍、洋琴、评书等民间文艺的。
流光溢彩的花灯
下午则有龙灯会、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等民间活动。曲阜当地的所有龙灯队都要到孔府里来耍,使得孔府里的龙灯会能够延续很长时间。耍龙灯时,孔府还要差人和“花炮户”燃放焰火。此外,孔府还有两套十八罗汉的头型面具,龙、虎、鹤、弥勒佛等也应有尽有,可作表演之用。
正月十四,十几个老妈子合在一起用黄豆油捏“灯笺”,点豆面灯。豆面灯与茶杯一样大,正月的灯需要捏一个鼻,二月的灯捏两个鼻,以此类推,共捏十二个月。此外,还有粮精灯、骡马灯等。
正月十五下午,府内的各房、庙、东西粮仓、车栏、马号等都要来领面灯,以便在晚上摆供品、烧香、祭拜之后送神。送神后,公爷、太太要到大堂前观看花炮、龙灯、花船。下人们则会在此时接到赏钱和赏的点心茶水等。
当象征十二月的豆面灯笺点完后,太太会命令将其送上来,看看哪一个月的面灯内的水汽大。如果面灯内有水汽或有水汪,就表明面灯所代表的月份雨水大,反之就表明旱象严重。
正月十五晚上,孔府有送祖先的活动,通常在晚十点左右进行。主人烧香上供、焚化纸钱、燃放鞭炮,然后慎重地将祖先牌位收起来,代表祖先已经被送走。过完正月十五,孔府的春节就算结束了。
第二节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孕育一方风情。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齐鲁大地有着浓厚的文化风情,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其中自然包括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无论是潍坊风筝,还是年画,都从一定角度折射出浓浓的齐鲁文化风情。
一、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
潍坊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伟大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就在此处。
在这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土地上,民间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争奇斗妍,潍坊风筝作为潍坊的传统工艺品,成为齐鲁民间艺术的一朵艺术奇葩。
郑板桥在《怀潍县》中写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里的“纸花”就是指风筝。《潍坊志稿》也有这样的记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凌空纸鸢,高入云端。”由此可见,清代的清明时节,潍坊就已经有放风筝的习俗了。
如今,潍坊风筝主要分为软翅、硬翅、筒式、板式、串式等五种类型,和平面、半立体等两种形状。由于历代画家都曾参与风筝的制作,因此潍坊风筝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形象逼真,力求摹肖实物,如“老鹰”风筝,除脊背之外,其他部分均为立体,放到空中,远看酷似一只正在飞翔的鹰;讲究绘画,笔触细腻,所画禽鸟可精细到每一根羽毛,所画昆虫能真切到翅上的脉络,所画童叟仕女可看到毛发。由于具备以上两个特点,潍坊风筝有了非常高的观赏性,常被人们当做室内装饰品来珍藏。
二、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村位于潍坊市东北15公里处,由于盛产木版年画而远近闻名。据史书记载:杨家
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清代乾隆年间,杨家埠年画得到长足发展,杨家埠村也有了“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年画销售量高达数千万张(每年),除了满足当地的需
《齐鲁文化阅读》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