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2部分 (第1/4页)

精灵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バ�鳌⒛谠谕骋弧N蘼凼谴泳�糜牖肪车墓叵道纯矗�故谴尤擞胱匀坏墓叵道纯矗晃蘼凼谴踊肪潮;さ姆⒄鼓J嚼纯矗�故谴踊肪潮;さ淖试磁渲美纯矗�叭�鲎�洹倍际侨�中浴⒄�逍浴⒄铰孕浴⒎较蛐浴⒏�拘缘谋浠��蚨�步��吵莆��沸宰�洹�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时代的呼唤(1)

历史性转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律认识的一个新飞跃。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反映着时代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党中央的一系列战略决策表明,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环境容量成为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环境管理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环境标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环境成本成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这些重大变化,都标志着环保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实行历史性转变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推进历史性转变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迫切要求。

历史性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单纯的经济增长“见物不见人”,遮蔽或偏离了发展的根本目的,也就背离了经济建设的初衷。只有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摆上“并重”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同步推进,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历史性转变是完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 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指出:当前中国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仍在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正在以历史上最脆弱、最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负担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造成了最严重的环境资产损失和经济损失,生态和环境安全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21世纪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就决定着必须采用更加珍爱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选择,它要求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正是基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提出来的。

历史性转变是新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根据国际经验,这个时期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期”,同时,也是环境压力最大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而且也会加剧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不具备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我国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势都更加严峻。也不具备发达国家现在改善环境的条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采购污染密集型产品转嫁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不能走,也根本走不通。高代价、低效率的环保道路不仅会断送我国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前程,而且会严重挤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并最终危及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摈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是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道路的唯一选择。

历史性转变是当今世界最新环保理念的集中反映。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开启了世界各国共同保护环境的征程。1992年的里约环发大会,世界各国达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共识。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将相互协调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在3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单靠末端治理不可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随着污染预防、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提出,环境保护战略出现了重大转折:从单纯的解决环境问题转向将发展与环保协调起来,环境保护覆盖范围由末端治理向生产、消费的各个领域延伸,由微观控制向宏观控制拓展。以源

《机遇与选择永远大于努力和天赋》 第1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